以往,經營主體在辦理各類業務時,往往需要準備大量的證明材料,涉及多個部門和環節。這樣的現實情況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也降低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針對此類問題,重慶江北區搶抓數字重慶建設契機,深化“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加快迭代“建設項目開工”等40件重點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打破了數據壁壘、提高了平臺服務效能、方便了企業群眾辦事。
讓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腿,從更廣泛的層面去看,其背后隱含的其實是江北區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的理念升級——從“管理本位”到“服務本位”。作為重慶市主城核心區,江北區近年來將“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作為“一號改革工程”,連續4年把“開年第一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持續迭代升級各項措施,吸引經營主體投資江北、建設江北、扎根江北。
當江北區主動把數據等各項資源集中轉化為面向經營主體的服務產品時,經營主體就能享受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這種理念層面的變革,是支撐江北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內生動力。數據顯示,2024年,江北區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全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近1000億元、增長8%,占GDP比重52%。2024年,江北區新增經營主體2.96萬戶,總量突破14萬戶。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在增強,民營經濟的“吸引力”在提升,民營經濟的“貢獻力”在彰顯。
優化營商環境,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各項改革中難啃的骨頭之一。因此,如何高效整合各部門資源、實現信息共享與協同辦公,成為地方政府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也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與能力。具體到江北區的各項改革中,一年來,江北區上線4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落地80項“一件事”集成服務,智能AI審批走在全市前列;全市首創政府合同履約監管系統上線應用,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順利通過預評等。深耕江北舒心放心,政務服務“好辦快辦”,持續深化“一網通辦”,全力承接“一件事一次辦”,切實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以“數據跑路”代替“企業跑腿”的“一網通辦”業務改革,已經成為近年來江北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生動注腳。江北區提出“2025年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1050億元、經營主體超14.5萬戶”的新目標。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江北區將樹立更高標準、對標國際一流,以思想提升引領環境躍升、以行動突圍帶動發展攀升,重點打造“3個高地”,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拿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招”“硬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迭代升級版,在更大層面充分釋放營商環境優化對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相信在持續升級的營商環境的助力下,江北區將繼續勇立潮頭,書寫更多發展奇跡。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