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 潘潔玉 鄧瑤瑤 “請不要實施家庭暴力,濫用體罰”“請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在近日舉行的2025年龍華區婦聯家庭教育宣傳周暨“好家成長計”活動上,龍華區家庭教育“十不要”清單正式發布,為家長們的育兒之路指明方向,從“控制型家長”轉向“支持型導師”。全體觀眾起立齊聲朗讀清單內容,以集體承諾的形式,為孩子成長筑牢保護屏障。
5月13日,由深圳市婦聯、市教育局指導,龍華區群團工作部主辦、區婦聯承辦,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龍華書城聯合協辦的2025年龍華區婦聯家庭教育宣傳周暨“好家成長計”活動在龍華書城開展。龍華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皮勇華,市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主要負責人,龍華區婦聯班子成員,各區婦聯、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街道婦聯相關負責人,家庭教育協會成員、巾幗志愿者、家長代表們參加活動。本次活動以“時光育兒局——讓愛在代際間流轉”為主題,旨在搭建代際溝通橋梁,助力家庭在傳承與創新中共同成長。
家庭教育“十不要”發布,劃定育人紅線
“請不要實施家庭暴力,濫用體罰”“請不要忽視和否認孩子所遭受的創傷”“請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本次活動正式發布了龍華區家庭教育“十不要”清單,為家長們的育兒之路指明方向。全體觀眾起立齊聲朗讀清單內容,以集體承諾的形式,為孩子成長筑牢保護屏障。
“十不要”清單由龍華區婦聯從轄區2022-2024年家庭教育指導個案中梳理歸納,列舉了家庭教育中絕對不能觸碰的“紅線”。它源自真實案例的反思、心理學研究的警示,看似是禁止性條款,實則通過明確家庭教育底線,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從“控制型家長”轉向“支持型導師”,對構建健康親子關系、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主題展+代際分享,展現多元教育經驗
本次活動在龍華書城連廊精心設置了“時光育兒局”主題展,并將持續展出一周。主題展包括三個展示區:“時光育兒博物館”展出70年代至90年代育兒器物,展現不同時代育兒智慧;“時光記憶館”以影像、文字和物件,展現三代人生命歷程與家風傳承;“花苗守護”0-3歲嬰幼兒家庭教育成果展,則全面呈現區婦聯在嬰幼兒家庭教育領域,從陣地建設、指導工具到隊伍培養、課程開發的探索實踐。
此外,來自不同代際、不同角色的四位代表也在活動現場分享了各具特色的育兒經驗。奶奶代表陳冬云以《用“愛的約定”搭建三代人的心橋》為題,介紹了“愿望樹”計劃、“十分鐘魔法時間”“陪伴儲蓄罐”等隔代育兒小妙招。父親代表楊雙貴講述了通過家庭會議、家校合作等科學方法,幫助孩子從“游戲狂魔”逆襲為“學霸”的歷程。媽媽代表吳琴分享了職場媽媽的高質量陪伴指南,用每天20分鐘專屬時間、飯桌分享會等方式,實現高效親子陪伴;龍華愛義學校六年級學生唐小川分享了與父母共同制定“手機使用條約”,在享受科技樂趣的同時自主成長的經歷。
情景劇+專家答疑,破解家庭教育難題
針對家庭中“愛難言說”的普遍現象,龍華區婦聯原創情景劇《愛的翻譯官》精彩上演。劇中通過“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強制謙讓”“過度保護”三幕場景,展現常見家庭矛盾,并借“翻譯官”之口,給出“把‘你不行’變成‘試試看’”“手心手背都是愛,左擁右抱才是家”等實用化解方法,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現場還有龍華區家庭教育協會會長、深圳市委黨校心理能力提升中心特聘專家金玲老師為嘉賓觀眾答疑,針對“雞娃焦慮”“隔代育兒矛盾”等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專業且通俗的方式提供解決方案。
時光約定+活動接力,延續教育溫暖
家庭教育是一場跨越時光的雙向奔赴,活動創新設置“時光航班”環節,邀請現場觀眾在特別定制的“機票”上寫下十年后給孩子的信并投到“時光郵筒”。這些承載著成長愿景的“機票”將于2035年家庭教育宣傳周在建成的龍華婦兒中心集中展出。
活動尾聲,龍華區婦聯將“好家成長計”活動接力棒交予光明區婦聯,標志著家庭教育的溫暖與智慧在區域間延續傳遞。同時,龍華區各級婦聯還將在家庭教育宣傳周期間開展“智慧父母學堂”“滋養家庭自然日計劃”等系列特色活動,為全區家長和孩子們帶來精彩紛呈的家庭教育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