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在孩子成長的漫漫長路上,家長們總是憂心忡忡,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不少家長把手機和懶惰視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洪水猛獸”,覺得它們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可實際上,真正在無形中毀掉孩子的,往往是家長身上的“三高”——高期待、高控制、高焦慮。
1、高期待:壓垮孩子的無形巨石
每位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出人頭地,過上理想的生活。這種期待本身并沒有錯,但當期待變得過高,就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沉重負擔。
小宇從小就聰明伶俐,父母對他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從幼兒園開始,父母就給他報了各種興趣班,書法、繪畫、鋼琴、圍棋……只要是對孩子發展有益的,父母都不惜重金讓他去學。上了小學后,父母對他的成績要求更是嚴格,每次考試都必須名列前茅。小宇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做大量的課外練習題,幾乎沒有休息和玩耍的時間。
有一次,小宇在數學考試中因為粗心錯了一道題,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回到家后,父母對他大發雷霆,指責他不夠努力,辜負了他們的期望。小宇委屈地哭了,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從那以后,小宇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對學習也漸漸失去了興趣,成績一落千丈。
很多家長都像小宇的父母一樣,把自己的夢想和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過高的期待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失去了快樂和自信。
2、高控制:剪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需要他們全方位地掌控和安排,才能少走彎路。然而,這種過度的控制就像一把剪刀,會剪斷孩子自由飛翔的翅膀。
曉妍的媽媽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從曉妍每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到交什么樣的朋友、參加什么活動,媽媽都要一一過問,嚴格把關。曉妍喜歡畫畫,夢想著將來能成為一名畫家,可媽媽卻覺得畫畫沒有前途,逼著她去學金融專業。曉妍雖然心里不愿意,但又不敢違抗媽媽的意愿,只能硬著頭皮去學。
在大學里,曉妍對金融專業毫無興趣,學習起來十分吃力。她看著身邊那些能夠追求自己夢想的同學,心里充滿了羨慕和無奈。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被媽媽操控的木偶,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長期處于這種高壓控制之下,曉妍變得越來越叛逆,和媽媽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控制,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孩子需要在自由的環境中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才能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緊緊地攥在手里,孩子就永遠無法真正長大。
3、高焦慮:傳遞給孩子的不安情緒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家長們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孩子的未來沒有保障。這種焦慮情緒就像一種傳染病,會不知不覺地傳遞給孩子。
鄰居李梅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開始變得焦慮不安。她總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里吃不好、睡不好,擔心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為了讓孩子不落后于人,她給孩子報了各種早教班、培訓班,每天帶著孩子奔波于各個培訓機構之間。孩子稍有表現不好的地方,她就會焦慮得睡不著覺,覺得孩子的未來一片黑暗。
在媽媽這種焦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也變得越來越緊張和不安。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遇到一點困難就會退縮。小李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焦慮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的焦慮情緒會像一層陰霾,籠罩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讓孩子感受不到陽光和溫暖。
孩子會在這種不安的氛圍中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無法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漫長的旅程,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正確引導。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
家長們不妨放下過高的期待,給孩子一些自由成長的空間;減少過度的控制,讓孩子學會自己飛翔;平復內心的焦慮,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愿每個孩子,都能在自由、信任和接納中,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