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在京劇舞臺上光芒萬丈,在繪畫領域也有著極深的造詣。
日前,由梅蘭芳紀念館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梅蘭芳主題當代美術創作作品巡展”(總結展)在北京和·藝術館亮相,通過繪畫與戲曲的跨界對話,向觀眾全方位展現了梅蘭芳的藝術精神與文化品格。
重識梅派藝術
此次展覽甄選了當代畫家創作的93件(套)梅蘭芳主題作品,輔以梅蘭芳紀念館館藏梅蘭芳及其同時代的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等藝術家創作的10幅書畫,以及部分文獻、圖片等珍貴資料,以“梅藝流芳”“梅姿萬象”“梅韻琳瑯”3個單元,展示梅蘭芳守正創新的藝術精神和愛國為民的高尚情操。
梅蘭芳紀念館館員、梅蘭芳曾孫梅瑋認為,該展以梅蘭芳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研習、轉化與造詣為切入點,為觀眾打開了一扇全新認識梅蘭芳及其藝術的大門。通過展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舞臺上光芒萬丈,在繪畫領域也有著極深的造詣。”梅瑋說。
作為參展藝術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唐建談到,梅蘭芳筆下的梅花以純墨勾勒,不拘泥于形似,以簡約的筆法傳遞出“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意境。“梅花的高潔品格與梅蘭芳的人生追求不謀而合。”他說。
從水墨丹青到舞臺藝術
梅蘭芳繪畫的題材以花卉、山水、人物為主,他師從王夢白、齊白石等名家,吳昌碩、陳師曾、陳半丁等畫壇名家皆指導過其繪畫創作,并與之有著深厚的友誼。隨著梅蘭芳畫技的日益精進,他將自己從繪畫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創造性地運用于戲曲舞臺創作,編演了大量開創美學新風尚的劇目,創造了眾多深入人心的舞臺形象。此次展出的《天女散花圖》《墨梅圖》《觀音像》等梅蘭芳畫作,筆觸細膩、清新脫俗,與他平和含蓄的舞臺表演風格形成呼應。
“梅派藝術歷經梅蘭芳及其先輩們的開創與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代表劇目如《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至今仍在舞臺上熠熠生輝。”梅派傳人、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晶說。
展廳中,很多觀眾在一幅長6米寬3米的作品前駐足拍照,畫中十幾位戲曲人物以明快色彩勾勒,以六屏敘事串聯起梅蘭芳從“海上成名”到“貴妃貴氣”的藝術軌跡,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該作品《龍鳳呈祥》的作者劉俊彪認為,梅蘭芳不僅是京劇大師,更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之所以選擇以梅蘭芳形象為畫作開篇,正是源于其對大師藝術成就的敬佩。作為京劇與繪畫兼修的藝術家,梅蘭芳的人生經歷本身即是一部舞臺史詩。
梅蘭芳形象愈發深入人心
2024年是梅蘭芳誕辰130周年,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梅蘭芳紀念館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梅蘭芳主題當代美術創作作品巡展”以梅蘭芳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研習、轉化與造詣為引,串聯起眾多美術及戲曲名家、文化學者、青年創作者對梅蘭芳形象與精神的美術再現。過去一年來,巡展走過了北京、重慶、江蘇泰州、云南昆明、湖北武漢五地,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在梅蘭芳的家鄉江蘇省泰州市展覽期間,參觀者絡繹不絕。泰州市美術館館長孫志勇表示,觀眾里既有書畫愛好者、京劇票友、梅蘭芳文化研究者和慕名而來的游客,也有中小學及當地高校的學生,還有親歷梅蘭芳回鄉演出的耄耋老人。“大家對作品中傳遞的梅先生的藝術精神、舞臺形象和文人風骨都敬仰不已。”他認為,梅蘭芳的一生,是創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既飽含胸懷家國的民族氣節,又彰顯獻身藝術的文化抱負,是泰州人民永遠的驕傲。
經過一年多的全國巡展,這位20世紀享譽世界的戲曲表演藝術大師的形象愈發深入人心。梅蘭芳紀念館館長李立中表示,梅蘭芳潛心鉆研書畫、師法前輩時賢、建構梅派舞臺美學的探索歷程,抗戰期間蓄須明志、丹青寄情、鬻畫存身的民族氣節,以及廣泛涵養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熔鑄自身、守正創新、締造經典的執著奮斗之路,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梅蘭芳紀念館將立足本職定位,進一步挖掘和闡釋梅蘭芳的藝術精神,探索和研究梅蘭芳海外戲曲傳播的策略與經驗,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李立中說。
2025年5月15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別報道
《看到不一樣的梅蘭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