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雙方圍繞落實今年1月中美元首通話重要共識進行了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的溝通,在經貿領域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當天上午9:00,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談話中表示,本次會談達成了聯合聲明,是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
貝森特(資料圖)
中國是第一個也是唯一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發起實質性對等反擊的國家,可以說中國的立場、態度和行動對全球具有風向標作用。現在中國在與美國的談判中雖有靈活性,但更多的是立場的堅定性,是絕不向美國屈服、堅決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堅決回擊美國的霸凌行徑。盡管美國并沒有完全取消對華關稅,仍保留了30%(10%+20%)關稅,但中國并沒有退縮,仍然對等保留了10%和對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10%到15%的對美反制關稅,這一結果給全球各國打了一個樣。
但是,一名參與日美談判工作的日方消息人士表示:“中美、英美談判的進展比預期更快。中美(談判)目前可能是優先事項。”報道稱,日方擔憂,如果中國成為美國談判的優先考慮對象,東京方面可能會被擠出有限的談判日程。此前,日本對于日美談判一直持樂觀態度,部分原因在于日美同盟關系。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在今年4月表示,他預計“日本將獲得優先考慮”。不過如今,美方似乎預計,與日本的談判將曠日持久。
貝森特和中格里爾(資料圖)
原因也不難理解,根據美國官方數據,僅僅一個多月時間,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上漲了2.1個百分點,美國家庭的年均消費支出因此增加約3800美元。這是一個相當現實的打擊,普通民眾的怨氣不小,社交媒體上更是各種質疑聲不斷。相比之下,中國市場的反應就平穩得多,很簡單,中國并沒有在談判中作出本質性讓步,只是在關稅項目上做出短期調整,同時并未觸碰國家核心產業。對國內市場來說,這屬于“可控范疇內”的結果,因此情緒穩定。反而日本受美國影響較大。
美媒指出,特朗普對華停止貿易戰,對任何被特朗普威脅的對象來說都是一個教訓。“特朗普堅持了一個月就退縮了……甚至沒有假裝迫使中國為其反抗付出任何代價。它正在將警告‘不要報復’這件事完全遺忘,仿佛一切的目的都是與中國更好地相處。”美媒文章直言:“盡管特朗普要求目標屈服,但真這樣做只會讓他們遭受更多的羞辱和傷害。反抗特朗普并不意味著你會贏,但屈服就注定輸了。”
特朗普(資料圖)
有專家分析認為,中美經貿關系是深度嵌套的,是過程嵌套,產業鏈、價值鏈嵌套構成的完整資本循環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無論是改變中美經貿失衡現狀,還是要實現美國制造業回流,美方應該做的是跟中國合作,而不是利用手中的“關稅大棒”對華極限施壓。尤其是在美國股市、美債市場連遭巨震,美國企業和民眾不得不為高關稅買單的當下,將高關稅進行到底,對特朗普政府已經沒有任何好處。
美國國內風向大變,特朗普急忙啟程。中美經貿談判成果剛出爐,還不到24小時,特朗普就馬不停蹄地跑到中東與沙特簽署了總價值6000億美元的戰略經濟協議。事實上,針對特朗普的此次出訪,外界一直有傳言稱特朗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去解決中東地緣政治問題。
但其實從此次陪特朗普一起出訪的隨行人員就可以看出,特朗普此次出行目的很明確,就是去吸引中東土豪的資金。而眼看和中國的關稅戰撈不到好處,身為商人的特朗普才把眼光投向中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