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太保守了,PL-15E標簽上寫著最大射程145公里,沒想到“誤差”這么大。巴基斯坦《國際新聞報》等媒體,在盤點本輪印巴沖突后發現,殲-10CE空戰當晚發射的PL-15E,最大使用距離居然高達198海里,換算后相當于182公里。目標是一架“陣風”戰斗機,如果這條消息是真的,那么也創下現代空戰史上,最遠空對空擊殺記錄。
巴媒報道中還提到,他們裝備的PL-15E導彈射程范圍230-380公里,果然遠超想象完全不像一枚中距空空導彈。而且在制空作戰中,巴基斯坦空軍還制定了周密計劃,以確保印度戰機無法發射任何一枚導彈,并威脅到巴空軍戰斗機。按照這種說法,顯然指PL-15E擁有超過常規導彈射程,至少比“陣風”攜帶的150公里射程“流星”要強,所以在同等距離上印度戰機根本打不到巴空軍。
難怪印巴空戰能打成這種比例,雙方都在各自境內隔空發射導彈,但巴空軍殲-10CE利用預警機雷達效果好,PL-15導彈射程遠等優勢。經過精密計算,一直處于“陣風”戰斗機有效攻擊范圍之外,然后鎖定后發射不管。由于沒開雷達,只是由預警機提供制導,“陣風”甚至沒發現導彈就已經被擊落,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這么遠距離開火不怕目標跑掉。
不過有意思的是,之前官方在介紹PL-15E空空導彈時,標簽上都寫著最大攻擊距離145公里,所以第一印象不可能超過這個數。但在印巴沖突結束后,央視欄目制作了一檔PL-15節目,其中提到它最大攻擊距離可以超過145公里。果然是隱藏數據,最大攻擊距離“可以”超過145公里,那么巴媒提到的230-280公里也符合這個標準,所以這個“誤差”其實是可調的。
再加上作為空射型導彈,殲-10CE如果占據高空高速發射,那么還能為PL-15E再增加點射程,所以周密計劃、體系對決才是巴空軍獲勝原因。央視介紹中還指出,PL-15E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能夠實現發射后不管等特點,可以對有人、無人飛機,以及巡航導彈等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同時采用捷聯慣導和衛星制導組合,雙向數據鏈修正,末端雷達制導等多種制導方式,是中遠距超視距空中打擊“撒手锏”,注意范圍覆蓋了中遠距。
巴空軍主力機型包括JF-17“梟龍”、殲-10CE,PL-15E剛好可以配備這兩款戰機,再加上ZDK-03預警機提供預警和數據鏈支持。實際上戰機只需要充當空中發射平臺,發射后其他工作交由PL-15E自己搞定,而且PL-15E已經實現全自動化生產線。只要材料準備充足,可以24小時不間斷生產制造,數量管夠根本不需要擔心補充跟不上。
經過實戰檢驗,國產武器相比紙面數據確實有“誤差”,不過性能都宣傳的太保守了。如果連PL-15E外貿型,都能打出182公里有效攻擊射程,那么自用型豈不是可以在200公里外,精確狙殺能夠鎖定的所有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