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原來,古代也有主動拒婚的女子,史料記載的這六位都長壽

0
分享至


“程媛姐,程姓之女,生而聰慧。父無子,遂誓不嫁,以便供養雙親。及父卒,痛父無嗣,將來不得血食,乃剖臂刺血書父事,上陳其狀,得祀鄉賢。媛姐少知書,家貧為女塾師,自給多禮。名門閨秀咸敬之。壽終,人以為賢。 ”(《漳浦縣志》)

清咸豐年間,漳浦縣城西巷的老榕樹下,常坐著個扎著雙髻的小女孩。她膝頭攤著半卷《孝經》,手指跟著父親的教鞭劃過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忽聽得隔壁王婆跟母親嘮叨:"程秀才無后,不如趁早給媛姐說門親事..." 話音未落,程媛姐突然合上書本,墨色瞳孔映著榕樹須根:"阿娘,我不嫁,我要給阿爹養老。"

1

程家祖屋的雕花窗欞上,糊著媛姐親手抄的《女誡》,卻在 "夫者,妻之天也" 處畫了小小的問號。父親程秀才蹲在硯臺前教她寫 "孝" 字,筆尖在宣紙上洇開:"媛姐啊,女子持家亦是大孝。" 她盯著父親鬢角的白發:"阿爹無男丁,女兒可以讀書,可以開蒙,為何一定要嫁人?"

十二歲那年,程秀才在縣衙當差時摔斷了腿,媛姐跪在祠堂里替父親抄經。族老們圍著八仙桌商議 "過繼子嗣",堂伯拍著驚堂木:"女子終究是潑出去的水!" 她突然抱著抄好的《孝經》闖進去,墨汁還沾在袖口:"《禮記》云 '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 ',女兒愿終身不嫁,奉養雙親。"

母親躲在屏風后抹淚,卻見媛姐跪在父親床前梳頭:"阿爹看,女兒梳的是男子的椎髻,以后可以穿男裝替您去文廟上香。" 程秀才摸著她發間的木簪苦笑,卻不知這簪子是她用繡活換的:自那日起,她開始幫繡莊描花樣,換得銀錢買筆墨紙硯。

2

及笄之年的春宴,媒婆拎著紅漆匣子上門,匣底躺著對刻著 "宜室宜家" 的銀鐲。媛姐正在教鄰家女孩認字,筆尖在 "婦" 字上頓了頓,忽然抓起案頭的斷簪:那是父親送她的十歲生日禮物,不慎摔斷后她用細銀線纏著繼續用。

"阿姐的字比男先生還好。" 女孩摸著她袖口的墨痕,媛姐望著窗外飄落的木棉花,想起去年冬至,父親在病榻上念《詩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突然對媒婆說:"勞煩回告,程家女兒要等雙親百年后再議。"

這話像顆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族中嘩然。堂伯帶著族譜來興師問罪,媛姐卻捧出父親整理的《漳浦鄉賢錄》:"宋朝有位林四娘,終身未嫁卻編修縣志,女兒雖不才,愿效仿其志。" 燭光下,她鬢角的木簪泛著溫潤的光,那是用母親陪嫁的妝匣木料刻的。

3

光緒三年霜降,程秀才在媛姐的《論語》批注里閉上了眼。臨終前他指著空蕩蕩的牌位:"媛姐啊,為父不怕死,怕的是百年后無人上香..." 她咬住嘴唇不讓淚落,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父親一生清廉,卻因無子嗣,連入祀鄉賢祠的資格都沒有。

守靈第七日,媛姐取出珍藏的徽墨,忽然發現墨錠上刻著 "血濃于水"。她盯著父親的棺木,想起《明史》里記載的貞女刺血事,顫抖著取來銀針。母親推門進來時,正見她左臂纏著的白絹滲出點點紅梅,案頭擺著血書:"生為程氏女,死作程門鬼,愿以女兒身,續父親香火。"

這份浸透血淚的訴狀,隨著貨郎的擔子輾轉到了漳州府。新任縣令展讀時,見字里行間皆為父親生平:創辦義塾、修撰縣志、疏浚河道... 最后一句 "女子非不能繼嗣,心誠則靈" 力透紙背。三個月后,縣衙送來鎏金牌位,程秀才正式入祀鄉賢祠,媛姐的血書被裝裱在祠堂東壁。

4

父親喪期過后,媛姐在祖屋西廂房里,高高掛起 "媛心塾" 的匾額。她脫下素色衫子,換上月白長褂,鬢邊別著自制的桂花簪:那是學生們從后院折的,第一堂課她便說:"《周禮》有女祝、女史,女子讀書不為嫁人,為明事理。"

名門閨秀坐著青呢小轎來求學,看見塾中供著的程秀才牌位,見媛姐教她們讀《列女傳》時獨獨詳說 "緹縈救父",在 "曹娥投江" 處批注:"孝悌在心不在形"。十三歲的陳府千金將繡著并蒂蓮的帕子塞進她手中:"先生不嫁,卻比嫁人的姑母活得更明白。"

媛姐用修縣志的俸銀在院子里種了三棵桂樹,花開時便教學生們收集花瓣制香。有次暴雨沖垮了義塾的土墻,媛姐帶著學生們冒雨搬運磚石,縣令夫人看見她綰著男子的發髻,卻比任何男子都挺直:"程先生這雙手,既能握筆,也能持鍤,真乃奇女子。"

5

宣統元年,漳浦縣迎來罕見的大雪。九十二歲的媛姐躺在雕花床上,望著窗欞上的冰花,想起七十年前老榕樹下的誓言。學生們圍在床邊,最年長的已過花甲,鬢角斑白卻仍帶著當年的桂花簪。

"把妝匣拿來。" 她指著床頭的檀木匣,里面整整齊齊碼著:父親的斷簪、刺血的銀針、歷年修撰的縣志稿,還有張泛黃的紙:那是當年縣令批復的公文,"準程氏媛姐以女身承嗣,入祀鄉賢,開漳浦先例"。

百年后,漳浦縣志里關于程媛姐的記載旁,多了段后人批注:"古之孝者,或殉身,或繼嗣,媛姐以弱女子之身,兼而有之,更開女塾、修縣志,其德其才,豈在須眉之下?"

城西巷的老榕樹依然繁茂,每到深秋,總有穿著校服的女孩來樹下讀書。她們不知道,曾有個叫媛姐的女子,那份女兒家的孝悌之心明耀千古,而她親手栽的桂樹,哪怕不開花時,樹根也深扎在故土里,默默撐起一片天地。



“劉顯姑,賀縣人。年十五,父母兄為擇婿,未得其人。姑曰:“我命如此,不得良配,寧終身不嫁。”遂終身不嫁,壽七十六。”(見《賀縣志》)卷五)

清光緒年間,賀江蜿蜒穿過廣西賀縣,在青山環抱處有個叫竹溪村的地方。村頭老樟樹下的劉宅里,十五歲的劉顯姑正蹲在青石臺階上,用鵝毛管往瓷碗里調靛青。她鬢角別著半朵白槿花,指尖沾著靛藍染料,在素絹上勾著并蒂蓮的紋樣,忽聽得東廂房傳來母親與媒婆的絮語:"隔壁周大叔說,李財主家的公子年方十八,光田莊就有二十畝......"

鵝毛管 "當啷" 掉進瓷碗,靛青在水面暈開一圈圈墨色漣漪。顯姑盯著自己繡了三天的并蒂蓮,花瓣邊緣被指尖蹭得發灰,山腳下的彩姑嫁去富戶家,不到半年就被抬回來:男人嫌她不會持家,竟打斷了她三根肋骨。彩姑躺在床上咳嗽時,顯姑看見她腕上的銀鐲子刻著 "永結同心",如今卻被血漬浸得發黑。

1

谷雨那天,李公子第一次上門。15歲的劉顯姑躲在雕花屏風后,偷窺到那少年穿著湖藍緞面長衫,腰間墜著和田玉佩,說話時總用帕子擦拭鼻汗:"我家在后山有片橘園,等成了親......" 話音未落,袖口沾到案上的靛青碗,頓時洇出大塊污漬。他頓時變了臉色,呵斥隨行的小廝:"還不快去換件衣裳!"

顯姑望著屏風上的牡丹花紋,突然覺得那些堆砌的綾羅綢緞,不過是給無趣的靈魂裹上華麗的繭。當晚她跪在父母房門前,掌心攥著被揉皺的并蒂蓮繡樣:"爹娘,女兒不想嫁這樣的人。" 母親摸著她冰涼的指尖嘆氣:"傻丫頭,哪有女子不嫁人?" 父親吧嗒著旱煙袋:"明日張秀才來,你再見見。"

張秀才來時帶著半卷《詩經》,說話文縐縐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顯姑問他對女子讀書的看法,他推了推眼鏡:"女子無才便是德,夫人只需通曉女紅即可。" 顯姑望著他青衫上的補丁,回房翻開自己藏在樟木箱底的《列女傳》,那些才華橫溢的女子,為何總被要求困在繡房里?

2

春去秋來,提親的人踏破門檻,顯姑卻愈發沉默。哥哥曾帶回個獵戶,那糙漢子扛著山雞進門,靴子上沾著泥土:"娶了你,家里婆娘就能幫我鞣皮子。" 顯姑看著他腰間的獵刀,想起山路上遇見的母鹿,帶著幼崽躲避獵人時的眼神:那是種刻在骨血里的警覺。

十八歲生辰那日,顯姑在賀江邊洗絹帕。江水映著她的倒影,鬢邊已添了幾根細白的發絲。同村的王嫂子蹲在旁邊捶打衣裳:"顯姑啊,別挑了,再挑就成老姑娘了。" 棒槌砸在青石板上,驚飛了水面的翠鳥。顯姑望著隨波逐流的花瓣,忽然輕聲說:"若嫁得不如意,不如不嫁。"

這話像顆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竹溪村激起千層浪。有人說她心高氣傲,有人說她克夫命,連父親的旱煙袋都磕壞了三支。直到那個悶熱的夏夜,顯姑坐在天井里,望著銀河橫貫天際,對父母說:"女兒命里若沒有良配,寧愿一輩子陪著爹娘。" 母親哭著抱住她,父親卻長嘆一聲:"隨你吧。"

3

從此顯姑的繡房成了竹溪村的傳奇。她不再穿鮮艷的裙裾,只著月白粗布衫,鬢邊常別著自采的野花。每日卯時初刻,她便在窗前臨帖,用父親從縣城帶回的徽墨,寫《女誡》卻獨獨略過 "夫者,妻之天也" 那頁,反而在空白處抄下李清照的 "生當作人杰"。

她將繡活賣給縣城的繡莊,換得銀錢買了《山海經》《水經注》,用蠅頭小楷在扉頁記筆記。哥哥的孩子滿月時,她繡了幅 "百子圖" 送去,卻在邊角藏了只單飛的雁。嫂子看著那只雁,突然握住她的手:"妹妹,你比我們都勇敢。"

顯姑還在院子里辟了塊藥圃,跟著游方郎中學會辨識草藥。村西的劉大爺咳嗽不止,她采來枇杷葉煮水;東鄰的小栓子出疹子,她用金銀花煎藥。漸漸的,村里人不再議論她的婚事,路過劉宅時,總會捎帶些山貨放在門口:新摘的楊梅,剛打的魚,還有孩子們采的野花。

4

父母離世那年,顯姑四十歲。她在墳前種了兩株桂樹,每年中秋,滿院都是清甜的香氣。哥哥要接她去同住,她笑著搖頭:"我在老宅子慣了,你們常來看看便是。" 其實她舍不得那方藥圃,舍不得窗臺上養了十年的茉莉,更舍不得深夜里能獨自翻看的那些書卷。

五十歲生辰,顯姑在賀江邊建了座石橋。那是她用二十年繡活攢下的銀錢,橋欄上刻著并蒂蓮與單飛雁的圖案。孩子們在橋上奔跑時,總聽見她哼著自編的山歌:"江水長,青山傍,不嫁郎,又何妨?"

六十歲那年,縣城來了位女先生,辦了所女子學堂。顯姑變賣了兩畝山地,捐了二十兩銀子。她摸著學堂的木門,望著窗內讀書的女孩,忽然想起十五歲那年被揉皺的并蒂蓮繡樣:原來有些花開在別人的園子里,有些花卻能在自己的心田里,開成一片永不凋零的花海。

5

光緒三十四年霜降,顯姑七十六歲。她躺在雕花床上,望著窗欞上的月光,想起自己這輩子,沒穿過紅蓋頭,沒生過兒育過女,卻看過賀江的晨霧、后山的雪景,讀過千年前的詩書,繡過萬朵不同的花。哥哥的孫子趴在床邊,給她講學堂里的新鮮事,她忽然笑了,眼角的皺紋像綻放的菊花。

"去把樟木箱里的藍布衫拿來。" 顯姑對侄媳說,"就穿這件吧,舒服。" 那是她穿了三十年的衣裳,領口磨得發白,卻帶著淡淡的皂角香。臨終前,她指著床頭的陶罐:"里面是給學堂的銀子,還有給村里老人們的棉襪......"

顯姑出殯那日,竹溪村的人都來了。孩子們捧著她繡的香囊,老人們提著她送的草藥,就連當年說她 "克夫" 的王嫂子,也抹著淚說:"顯姑的心,比賀江水還清亮。" 當棺木抬過她建的石橋時,不知誰放了串鞭炮,驚起一群棲息在橋欄上的白鷺,它們振翅飛向天際,像極了顯姑繡在絹面上的單飛雁。

多年后,賀江邊的桂樹已亭亭如蓋,顯姑的繡樣被學堂的女孩們臨摹,她的故事被編成山歌傳唱。有人說她可惜,有人說她可敬,那個總在月光下臨帖的女子,用一生證明:女人的幸福,從來不該被一張婚書定義。就像藥圃里的蒲公英,即便沒有沃土滋養,也能在風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王氏女,性聰慧,知書達禮。人有求婚者,女不許,曰:“須待良配,豈可茍圖?!蹦晁氖?,復有人求之,女曰:“我已老矣,尚何嫁為?!苯K身不嫁,壽七十?!?見(《崖州志》)卷一 )

清乾隆年間,海南島崖州城南海邊的椰林村,家家戶戶的竹籬上正攀著雪白的素馨花。十五歲的王秀蘭坐在窗前,指尖撫過《詩經》泛黃的書頁,忽聞院外傳來母親的笑語:"張媒婆來了,說的是州府陳同知家的公子,今天上門求親......"

秀蘭手中的羊毫在 "關關雎鳩" 旁洇開墨點,她抬頭望著窗外火紅的木棉樹。記得去年臘月,堂姐瑞蘭被迫嫁給漁霸之子,舉行婚禮第二天,因打翻一碗魚翅湯,被新郎打了一記耳光。瑞蘭回門時,秀蘭看見她腕上的齒痕,像道永遠褪不去的墨疤。

1

谷雨時節,陳公子乘著青呢小轎來訪。秀蘭躲在屏風后,見那少年折扇上繪著工筆牡丹,開口便是 "小姐可曾讀過《烈女傳》",轉頭看見她案頭的《楚辭》,皺著眉透說道:"女子讀此等書,恐生癡念。"

當晚秀蘭在油燈下抄錄《女誡》,筆尖卻不受控地滑向《班昭續漢書》的段落。父親的咳嗽聲從隔壁傳來,這位在漁村開私塾的老秀才,總說 "女子讀書不為嫁人,為明事理"。秀蘭摸著案頭父親手抄的《列女傳》,忽然明白:所謂良配,該是能共賞詩書、互敬如賓的人,而非把她當作 "烈女" 標本的夫婿。

第二樁親事是同村的林獵戶。他扛著鹿腿進門時,靴底的泥沙蹭臟了父親新鋪的青磚:"娶了你,識文斷字,正好幫我記算漁獲。" 秀蘭看著他腰間的魚叉,想起他曾當街踢打討魚的老嫗,惡名遠揚,心道:這樣的人,如何懂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

2

及笄之年的中秋,母親摸著秀蘭的繡繃嘆氣:"你看隔壁阿珠,孩子都會跑了。" 繡繃上的并蒂蓮,在月光下泛著微光,秀蘭放下銀針,淺淺笑:"娘,若遇不到能與我共讀《春秋》的人,女兒寧愿終身不嫁。"

這話像顆投入南海的珍珠,在椰林村激起層層漣漪。有婦人稱她 "讀書讀傻了",有老者說 "女子不嫁便是違逆綱常",唯有老父親在沉默了一個月以后,深夜敲開她的門,親自遞上一本手抄的《李清照詞集》:"癡兒,隨你自己心意便好。"

二十三歲那年,州府來了位游學的書生。他在私塾講《孟子》時,秀蘭隔著竹簾聽見他說 "仁者愛人,不分男女",竟破例推門而入:"先生如何看待女子求學?" 書生見她衣著素凈卻目若朗星,笑道:"昔有薛濤制箋,今有娘子問學,正是美事。"

兩人在木棉樹下論辯三日,從《詩經》六義到程朱理學。書生離開前留下一卷《近思錄》,扉頁題著 "愿得同心人,共剪西窗燭"。秀蘭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有點淚目:所謂 "良配",不僅是才華相當,更要靈魂相契。而這樣的人,或許窮盡一生也難遇見。

3

光陰在椰葉的沙沙聲中流逝,秀蘭的鬢角添了細霜。父親已去世五年,母親也在三年前閉上了眼。她將私塾改成女塾,教漁村女孩識字,案頭總擺著一本泛黃的《詩經》。

四十歲生辰那日,多年未見的張媒婆再次登門,身后跟著個年約五旬的商人:"李老爺喪妻三年,家有良田百畝......" 秀蘭望著商人腰間的翡翠玉佩,富貴逼人,但他曾在米店克扣漁民糧款。

秀蘭笑道:"我已老矣,豈敢耽誤老爺?" 商人漲紅了臉:"娘子保養得宜,哪里老了?" 指了指墻上的《朱子家訓》:"小女只愿粗茶淡飯,讀些閑書,老爺的富貴,非我所求。"

當晚秀蘭在木棉樹下擺酒,對著月亮自斟自飲。海風帶來咸澀的氣息,卻吹不散心中的坦然:二十年來,她見過太多女子在婚姻里枯萎,像被折下的素馨花,未及綻放便已凋零。而她這株長在海邊的木棉,雖未結果,卻始終挺直枝干,看潮起潮落,讀云卷云舒。

4

六十歲時,秀蘭的女塾已教出三屆學生,有的成了漁村的 "女先生",有的能幫丈夫記算海產。她在院角辟了座小閣,將畢生藏書分類整理,扉頁都蓋著 "椰林書齋" 的印章。常有少女抱著繡繃來聽她講《列女傳》,卻發現她最愛的是 "馮小青讀書自遣" 的故事。

七十歲生日前,當年的書生帶著孫子來訪。他已鬢發皆白,卻仍記得那場木棉樹下的論辯:"老婦人可曾后悔?" 秀蘭指著正在教孩童識字的女學生:"我雖未嫁,卻育得桃李滿漁村,比之 ' 三從四德 ',豈不快哉?" 書生哈哈大笑,向她深鞠一躬:"當年只道你癡,如今方知,你守的是心中一片月。"

霜降前夜,秀蘭在躺椅上看著學生們新抄的《詩經》,忽然聽見木棉果開裂的聲音。她摸著枕邊的《李清照詞集》,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癡兒,你比誰都活得明白。" 嘴角含笑,在南海的濤聲中閉上了眼。

出殯那日,整個椰林村的人都來了。女學生們捧著素馨花,男人們抬著她手書的《論語》碑刻,就連當年笑她 "嫁不出去" 的阿珠,也帶著女兒來送最后一程。當棺木經過她建的女塾時,不知誰起了頭,孩子們齊聲念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聲音穿過椰林,驚起一群棲息在木棉樹上的白鷺。

5

數年后,崖州城的地方志多了這樣一段記載:"王氏女,椰林村人,性聰慧,知書達禮。少時拒婚,曰 ' 須待良配 ',及長,曰 ' 我已老矣,尚何嫁為 '。終身未嫁,壽七十。設女塾,教漁村女子識字,南海之濱,至今傳其名。"

至今在椰林村的木棉樹下,總有人說起那個終身不嫁的女先生王秀蘭。她教女孩們寫的第一個字,不是 "婦",而是 "人";她繡在門簾上的圖案,不是并蒂蓮,而是單株木棉。

從古到今,貌似女人的終極價值,需要用婚育來證明。但王氏女15歲在椰影書香中初醒,20歲在月光下宣言,40歲綻放木棉新枝,70歲聆聽南海潮聲,一生守住了心中那輪皎潔的月,也永遠照亮自己的靈魂。



“胡最女,通州人。髫齡即知自愛,不欲適人,聞議婚輒痛哭。長亦如是,常欲自縊,父母不能強,乃給膳田數畝,敕一老婢事之。父母歿,扃鑰愈密,即一弟不與共牢,鄰婦鮮有見者。舊裳古髻,數十年如一日。”(見《通州新志》)

清嘉慶年間,通州城沿運河而建的青瓦巷里,胡家門前的老槐樹正落著槐花。十五歲的最女蹲在門檻上,用柳枝在泥土里畫著歪扭的蓮花,媒婆又一次上門來提親了:"張娘子說的李戶人家,可是有三間磚瓦房呢......"

她手中的柳枝 "啪" 地折斷,掌心沁出細汗。去年深秋,她曾見過同巷的秀姐被塞進紅漆花轎,后來聽嬸子們說,秀姐因沒生出男丁,被婆婆用笤帚打,投了運河。水面上漂著的紅頭繩,成了她對 "嫁人的女子" 最清晰的記憶。

1

"最女該懂事了,王舉人家里..." 父親的話還沒說完,正在繡鞋面的最女突然渾身發抖,繡針刺破指尖,血珠滴在月白緞面上,像朵開敗的梅。這是她第三次聽見議婚,前兩次的痛哭還沒讓父母明白,此刻她突然抓起案頭的剪刀抵住咽喉:"女兒不嫁,死也不嫁。"

母親嚇得跌坐在椅上,父親的煙斗 "當啷" 落地。他們望著女兒蒼白的臉,恍惚記得三年前那個春夜:十二歲的最女趴在繡架上,聽著隔壁趙娘子被丈夫打罵的哭聲,突然扔了繡繃說 "我不要像趙娘子那樣"。那時他們只當孩子不懂事,如今看來,這念頭竟在她心里生了根。

胡家夫婦開始輾轉難眠。最女是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按常理,女子十五及笄便該議親,可他們的女兒,聽見 "媒人"" 聘禮 " 這些詞就會渾身發冷,有次竟在房梁上系了白綾,幸虧老婢陳媽及時發現。

"罷了," 父親嘆著氣,將運河邊的五畝良田過到最女名下,"給她置些莊子,讓陳媽跟著,總比嫁出去送了命強。" 母親抹著淚點頭,她想起最女小時候,總愛蹲在運河邊看白帆,說那些船像天上的云,自由自在。

2

及笄之年的春宴上,胡家特意避開 "婚嫁" 話題,可隔壁王夫人多嘴,提了句 "李公子一表人才",正在分茶的最女指尖一顫,茶盞摔在青磚上碎成八瓣。她盯著滿地碎片,突然發出壓抑的嗚咽,像只被踩了尾羽的鶴。

從此,胡家老宅的西廂成了禁地。最女讓陳媽在院門上掛了銅鈴,任何人來訪都要先搖鈴通報。她褪去鮮艷的裙裾,只穿月白粗布衫,發髻用一根烏木簪固定,十年如一日。每天卯時初刻,她便在窗前臨帖,寫的是《列女傳》里的 "孟母三遷"" 班昭續史 ",卻獨獨跳過" 賢妻良母 " 的篇章。

父親去世那年,最女二十四歲。棺木停在堂屋時,弟弟跪在她面前:"姐姐,以后我養你。" 她望著弟弟年輕的臉,想起他十歲時爬樹摘棗給她吃的模樣,輕聲道:"不用,你管好自己的妻兒便罷。" 弟弟紅了眼,他知道姐姐不是嫌棄,只是怕連累他:自從母親五年前病逝,姐姐就再沒出過西院,連他送的新絹帕都原封不動退回。

3

咸豐三年的秋雨特別綿長,最女坐在檐下編竹籃,陳媽顫巍巍端來熱粥:"姑娘,巷口的周娘子歿了,難產血崩..." 她手中的篾條猛地繃緊,劃破虎口。周娘子是她兒時玩伴,三個月前剛嫁去城南,嫁前曾隔著院門對她說 "原以為男人家有三間瓦房便是好的",如今卻...

血珠滴在青石板上,混著雨水蜿蜒成河。最女忽然笑了,笑得陳媽心慌:"陳媽,你說這運河水,是不是能洗凈所有煩惱?" 陳媽忙不迭擺手:"姑娘快別亂說,您有田有屋,比多少婦人強呢。"

確實,這些年最女將五畝田佃給可靠的農戶,每年收的租子除了日常用度,都換成碎銀存在陶罐里。她從不買綾羅,卻舍得給陳媽做新棉襖;從不踏出門半步,卻記得每個節氣給巷口的孤寡老人送米。鄰居們只見過她的背影:晨起在院中灑水,黃昏在窗前搗衣,青絲漸成霜雪,衣衫始終是那幾身洗得發白的月白粗布。

同治元年的上元節,陳媽熬了紅豆粥,最女卻對著燭火出了神。忽然聽見院外傳來嘈雜聲,原是弟弟的兒子摔了腿,弟媳想借她院中晾曬的草藥。最女讓陳媽拿了藥包,自己卻躲進里屋,直到聽見院門 "吱呀" 關上,才敢掀開簾子。她望著月光下的天井,記得十歲那年,父親帶她去看運河燈船,她趴在父親肩上,覺得整個世界都在發光。

4

光緒初年,青瓦巷的老人們常說,胡家西院有位 "古髻娘子",幾十年沒見她換過衣裳,也沒人見過她的真容。有好事的小娘子爬上墻頭,只看見滿院的菊花開得正好,一個佝僂的身影在石桌前磨墨,鬢角已全白了。

陳媽去世那年,最女已是六旬老人。她親自給陳媽穿壽衣,把多年攢的銀罐交給陳媽的侄子,只留了五兩碎銀。"陳媽跟了我一輩子," 她對著虛空說,"如今只剩我一個人了。"

最后的時光,最女常坐在藤椅上,望著運河上的白帆。她想起自己曾在繡繃上繡過一只孤鶴,展翅欲飛,卻始終停在絹面上?,F在她終于明白,有些翅膀不必真的張開,只要心里是自由的,便夠了。

5

光緒十五年的霜降,最女在睡夢中離世,享年七十有二。人們在她的妝匣里發現一疊字紙,寫著 "田產歸族中義學,余銀分與巷中老弱"。她的棺木抬出胡家時,巷口站滿了人,有領過她米的老人,有穿她送的童鞋的孩童,還有那些曾對她指指點點的婦人:此刻都安靜地看著,看著這位終身未嫁的女子,最終化作運河邊的一抔黃土。

多年后,青瓦巷的老槐樹又落槐花時,還有人說起胡家最女的故事。有人說她古怪,有人說她可憐,卻也有人記得,那個總在黃昏搗衣的身影,衣袂上沾著的不是胭脂水粉,而是運河水的清冽,和一顆始終清醒自愛的心。

運河的水還在流,白帆依舊來來往往。而胡最女,這個用一生守護自己選擇的女子,終究成了古巷里一段淡墨寫成的傳奇:沒有紅蓋頭,沒有子孫繞膝,卻有滿院的菊花,和一硯永遠新鮮的墨香,在時光里靜靜綻放。



“張五女,真陽縣人。年六七歲,有媒人議婚,女聞之,怒曰:“吾頭有瘡,何以為人婦?!弊允鞘牟患?。長大后,父母強之,女欲自盡。父母無奈,遂終身不嫁,壽九十六?!保ㄒ姟度陮幐尽罚┚戆耍?/strong>

清康熙年間,汝寧府真陽縣南巷口的皂角樹剛冒出新芽,張五女正蹲在青石板上用柳枝畫蝴蝶。隔壁王媒婆挎著紅漆竹籃進門時,她鼻尖還沾著治頭瘡的草藥汁,聽見母親說 "李屠戶家的次子年方十二,生得虎背熊腰",手中的柳枝 "啪" 地折成兩截。

1

那是五女第一次聽見 "議婚" 二字。王媒婆油膩的手指劃過她的發頂,驚飛了停在瘡痂上的蝴蝶:"小娘子生得俊俏,就是這頭瘡......" 話未說完,五女突然抓起地上的泥團砸過去,尖叫著躲到父親身后:"我頭有瘡,嫁不得人!"

母親追著要打她,卻在看見女兒后頸新結的痂時紅了眼。三個月前,五女因替受欺負的繡娘出頭,被潑了滾油,半片頭皮至今潰爛。父親摸著她參差不齊的短發嘆氣:"孩子還小,婚事且緩。"

真正讓五女恐懼的不是頭瘡。去年冬至,她看見十六歲的堂姐被塞進花轎,嫁去百里外的山村。半年后堂姐被抬回來,手腕纏著繃帶:只因沒及時給公婆盛飯,被丈夫用煙袋鍋燙出三個血洞。五女躲在灶間,聽見堂姐哭啞的嗓音:"早知道,不如死在花轎里......"

2

時光在皂角樹的濃蔭里流轉,五女的頭瘡早已愈合,只留下幾縷白發倔強地立在鬢角。十六歲及笄那日,母親特意請了城里的銀匠,打了支刻著并蒂蓮的銀簪。她剛要給女兒插戴,忽聞院外傳來喧嚷:新任里正帶著兒子上門提親。

"我家犬子在府學讀書," 里正捋著胡須上下打量,"小娘子雖有舊疤,卻更顯賢德。" 五女盯著他腰間的牛皮鞭,想起他曾當街鞭打未及時繳稅的老婦,突然抓起案上的銀簪抵住咽喉:"再提婚事,我便死在這簪子下。"

銀簪劃破皮膚的瞬間,父親沖進來抱住女兒。母親癱坐在地,望著滴在紅蓋頭上的血珠,終于哭著點頭:"罷了,隨你吧。" 那晚,五女在月光下剪斷及腰長發,將銀簪埋在皂角樹下,從此只戴粗布頭巾。

3

此后十年,南巷口的人們常看見一個戴青布頭巾的女子,坐在皂角樹下的石凳上繡荷包。五女的繡活極妙,別人繡花鳥,她偏繡山水:青巖山的險峻,汝河的蜿蜒,甚至在荷包邊緣繡上小小的城墻。常有婦人笑她:"沒出閣的姑娘,繡這些打熬力氣?" 她只低頭穿針:"女子的手,除了縫補,也能描天畫地。"

父親去世后,五女接過家中藥鋪。她背著竹簍爬青巖山采藥,回來便在院子里支起銅鍋熬藥。隔壁張大爺咳嗽不止,她送了三個月的枇杷膏;前街的小喜子出疹子,她守了整夜用金銀花水擦身。漸漸的,來討藥的人不再提 "老姑娘",只說 "五姑娘的方子靈驗"。

二十八歲那年,母親病重。五女握著母親的手,聽她斷斷續續說:"娘錯了...... 你這樣,倒比嫁人生子更自在......" 母親臨終前,將陪嫁的翡翠鐲子套在她腕上:"戴著吧,權當娘陪你。" 鐲子冰涼,卻比任何婚聘都珍貴。

4

五女四十歲時,南巷口的皂角樹已需兩人合抱。她在樹下擺了張木桌,教鄰家女孩讀書識字。書頁翻動聲中,?;熘C繃的輕響:她正繡一幅《汝寧府全圖》,用了七種深淺的青線,連城外的義莊都細細描出。

里正換了三任,媒人換了五撥,卻再沒人敢輕易踏進張家院門。唯有一次,城東的老學究托人送來書信,言及 "聞娘子才德,愿結文字之交"。五女看著信中工整的小楷,想起十六歲那年的銀簪血,提筆在回信末寫:"山有木兮木有枝,吾心皎兮皎如月。"

六十歲生辰,五女在藥圃里種了滿架的忍冬。隔壁阿巧抱著襁褓中的女兒來討花,孩子的小手抓住她的衣襟,咯咯直笑。五女望著粉雕玉琢的小臉,忽然想起自己曾繡過的百子圖:原來幸福不必是膝下承歡,看著這些鮮活的生命在眼前生長,便已足夠。

5

清乾隆五年,真陽縣迎來罕見的大雪。九十六歲的五女坐在暖炕上,望著窗外的皂角樹裹著銀裝,像極了她童年見過的棉花堆。她摸著那支生了綠銹的銀簪,想起七十年前的血珠,想起母親臨終的翡翠鐲,想起無數個獨自熬藥的深夜。忽然笑了:"有些簪子,是用來守心的。"

出殯那日,南巷口的雪停了。當棺木經過皂角樹時,不知誰的手帕被風吹起,落在當年埋銀簪的地方。人們看見,積雪下露出幾點新綠:那是五女春天埋下的忍冬種子,正頂著寒雪,悄悄探出嫩芽。

百年后,真陽縣的老人們說起張五女,總會指著南巷口的皂角樹:"那老太太啊,活了將近百歲,沒嫁過人。她繡的山水,比城里畫匠的還?。凰镜牟菟帲攘硕嗌偃说拿?....."

而那支埋在樹下的銀簪,歷經風雨,早已與泥土相融。五女一生詮釋了:女人哪怕頭有瘡疤,哪怕白發如雪,只要心是自由的,便能在時光里,活成一棵開花的樹,根須深扎土地,枝葉擁抱天空。



“陳某聘妻羅氏,幼許字陳,陳歿誓不適人,女命靜真,與姊相愛,不欲分離,亦不字姊。姊年十五,鬻縣列女。積年各九十二歲,邑人號曰“雙貞”。積賞所建。”(見《衡州府志》)

清嘉慶年間,衡州府城南的蓮子巷里,八歲的靜真正趴在青石板上描紅,鬢角的紅頭繩被風掀起,露出耳后朱砂痣。隔壁王媒婆的笑聲穿過雕花門,母親握著她的手突然收緊:"陳家公子生得端正,待你及笄便..." 話未說完,院角的玉蘭花突然簌簌落了滿地。

1

靜真記得初見陳郎是在清明。她跟著父親去衡山進香,山門前的少年正替老婦人提竹籃,月白長衫沾著泥點,卻笑得像春日晴空:"小娘子可是羅氏?" 原來兩家早有婚約,陳郎大她三歲,在府學讀書,寫得一手好字。

那年冬至,陳家送來半匹蜀錦,靜真在繡繃上描了對并蒂蓮。母親摸著她的頭嘆:"陳家世代書香,你也算有了好歸宿。" 她低頭穿針,忽見窗外飄起細雪,想起陳郎說過 "等你長大,教你讀《楚辭》",針尖在錦緞上繡出個歪斜的蓮瓣,卻滿心都是甜。

變故來得毫無征兆。次年驚蟄,陳郎隨父赴長沙,船行至湘江時突遇風浪。靜真聽見報喪的銅鑼聲時,正在灶間幫姐姐溫茶,茶盞 "當啷" 落地,碎成十二片:那是陳郎送她的及笄禮。

2

姐姐明珠長靜真五歲,生得如出水芙蓉,卻總愛穿素色衫子。陳郎喪事后第三日,媒婆又登門,這次說的是城北李舉人家的長子。明珠正給靜真梳頭,看見妹妹鬢角的白發,忽然放下木梳:"娘,妹妹還小。"

母親抹著淚搖頭:"女大當嫁,何況陳家已..." 話未說完,靜真突然抓起剪刀,狠狠絞下一縷青絲,血珠滴在婚約書上:"陳郎既去,我便終身不嫁。" 明珠望著妹妹決絕的眼神,突然也拿起剪刀:"我與妹妹相依為命,亦不嫁人。"

蓮子巷的人都說羅家出了奇事。十五歲那年,明珠被官府列為 "列女",門前的貞節牌坊開始動工。靜真卻知道,姐姐拒婚時,曾在深夜抱著她哭:"若嫁了人,誰來護你周全?" 她們在天井里種了兩株并蒂蓮,約定 "生不同衾,死同穴"。

3

姐妹倆的繡房成了蓮子巷的秘境。明珠擅繡山水,靜真專研詩書,案頭常擺著陳郎留下的《楚辭》,扉頁還留著他的批注:"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每到月圓之夜,她們便在蓮池邊焚香,靜真讀《湘夫人》,明珠繡湘妃竹,月光落在素色衣袂上,像披了層薄霜。

二十歲那年,府學教諭上門勸學,見靜真正給鄰家女孩講《列女傳》,卻跳過 "夫死殉節" 的篇章,獨獨詳說 "班昭續史"。教諭拂袖而去,明珠卻笑著往她茶盞里添了朵白梅:"妹妹說得對,女子守節,更要守心。"

她們將繡品托貨郎帶去長沙,換得銀錢便買藥材。巷口的周婆婆染了風寒,靜真冒著大雨去衡山采藥;前街的秀兒被繼母虐待,明珠將她接來同住,教她繡并蒂蓮。漸漸的,上門求繡的人不再提 "老姑娘",只說 "羅家娘子的針腳里有靈氣"。

4

光陰在蓮開蓮落間流轉,明珠四十歲生辰時,貞節牌坊早已斑駁,靜真鬢角的白發映照與青絲。某日清晨,靜真在繡繃上發現幅小像:明珠倚著蓮池,袖中露出半卷《牡丹亭》,右下角題著 "不做杜麗娘,甘為并蒂枝"。

隔壁王媒婆的兒媳難產,靜真守了三天三夜,用艾葉和益母草救回兩條命。產婦抱著孩子來道謝,明珠摸著嬰兒的小臉笑:"咱們沒當過娘,卻也算抱過百家娃了。" 靜真望著姐姐眼角的細紋,忽然想起幼時承諾:原來不嫁人,也能把日子過成滿池蓮香。

六十歲那年,她們在蓮池邊建了座小閣,取名 "雙清閣"。閣中藏著明珠繡的百幅山水、靜真抄的三十卷詩書,還有陳郎當年未送完的蜀錦,被她們裁成了窗幔。每有女子來求經,靜真便指著閣中對聯:"貞節非關鬢先發,冰心長共藕絲連。"

5

清道光二十三年,衡州府迎來罕見的暖冬。九十二歲的靜真坐在藤椅上,看著明珠在蓮池邊喂魚,忽然想起八歲那年的玉蘭花。姐姐的鬢發全白了,卻仍穿著素色衫子,腰間掛著她們共同打磨的蓮子荷包。

"妹妹,該喝藥了。" 明珠端著青瓷碗過來,碗底沉著幾粒蓮子:那是她們親手種的并蒂蓮結的籽。靜真接過碗,忽然看見池水中兩朵殘蓮并蒂,雖已枯萎,卻仍緊緊相依。

臨終前,明珠握著靜真的手,指著妝匣里的紅頭繩:"那年你絞發,我偷偷撿了這縷。" 靜真笑了,想起陳郎送的蜀錦、姐姐護她的剪刀,還有滿巷的繡繃與藥香。原來她們守的不是貞節牌坊,而是彼此掌心的溫度,是不被婚嫁定義的人生。

出殯那日,蓮子巷的百姓自發來送。有人捧著她們繡的荷包,有人提著她們配的草藥,更有無數女子摘下簪花,放在她們的棺木上。當棺木經過貞節牌坊時,不知誰唱了句衡山民謠:"蓮心苦,蓮瓣潔,雙生花,共日月。"

6

百年后,衡州府志里的 "雙貞" 記載旁,多了段小字:"羅氏靜真與姊明珠,非獨守貞于外,更守心于內。雖未適人,卻以針黹詩書度生,以仁心蕙質濟世,其貞烈非關夫婿,而在自守初心。"

蓮子巷的并蒂蓮仍年年盛開,有人說花開時,能看見兩個素衣女子的倒影,一個執卷,一個拈針,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笑著看云卷云舒。看來,女子的貞潔與幸福,從來不必依附于婚姻,就像池中的并蒂蓮,即便不結果,也能以各自的姿態,綻放出超越時代的清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時速240!司機瘋狂飆車失控撞向居民樓,網友爆料:雞飛蛋打

時速240!司機瘋狂飆車失控撞向居民樓,網友爆料:雞飛蛋打

鋭娛之樂
2025-05-14 22:17:15
勇士休賽期計劃曝光:不打算積極追求字母哥 仍有可能續約庫明加

勇士休賽期計劃曝光:不打算積極追求字母哥 仍有可能續約庫明加

羅說NBA
2025-05-15 20:42:09
10.7單槍匹馬擊斃13名哈馬斯的以色列英雄自殺,傷痛難愈選擇永別

10.7單槍匹馬擊斃13名哈馬斯的以色列英雄自殺,傷痛難愈選擇永別

桂系007
2025-05-14 23:16:15
演員李冰冰的相貌是個謎:遠拍很驚艷,但是懟臉拍,卻很糟糕

演員李冰冰的相貌是個謎:遠拍很驚艷,但是懟臉拍,卻很糟糕

逍遙史記
2025-05-06 09:39:15
國臺辦這樣回應特朗普,特別有意思!

國臺辦這樣回應特朗普,特別有意思!

新民周刊
2025-05-15 09:08:35
慈禧做夢都想不到:賞給71歲左宗棠的17歲小妾,竟成了李嘉誠祖母

慈禧做夢都想不到:賞給71歲左宗棠的17歲小妾,竟成了李嘉誠祖母

欽點歷史
2025-05-13 17:50:07
恭喜國際米蘭,馬洛塔又添神作,新星升值4800萬,將排個人史第3

恭喜國際米蘭,馬洛塔又添神作,新星升值4800萬,將排個人史第3

體育全天候
2025-05-14 22:20:26
熱搜第一!前湖南衛視女主持人官宣戀情,曾說“一輩子不結婚”,男友是小8歲素人

熱搜第一!前湖南衛視女主持人官宣戀情,曾說“一輩子不結婚”,男友是小8歲素人

魯中晨報
2025-05-14 12:44:07
外媒:埃及消息人士稱,美國正施壓以色列,要求其接受在加沙地帶為期數日的停火

環球網資訊
2025-05-15 09:13:33

壞的說成好的,是自信,還是自嗨?

壞的說成好的,是自信,還是自嗨?

槽邏輯
2025-05-14 17:41:56
自研SoC芯片玄戒O1突然官宣!雷軍:小米十年造芯路始于2014年 超大投入和勇氣

自研SoC芯片玄戒O1突然官宣!雷軍:小米十年造芯路始于2014年 超大投入和勇氣

快科技
2025-05-16 00:29:16
夏天喝什么最解渴?不是冰可樂,不是水,而是……

夏天喝什么最解渴?不是冰可樂,不是水,而是……

科普中國
2025-05-14 14:29:06
帕森斯:庫明加值得年薪2000-2500萬的合同 勇士該先簽后換

帕森斯:庫明加值得年薪2000-2500萬的合同 勇士該先簽后換

直播吧
2025-05-16 01:01:11
官方:皇馬后衛勞爾-阿森西奧等4人因涉嫌傳播性愛錄像被起訴

官方:皇馬后衛勞爾-阿森西奧等4人因涉嫌傳播性愛錄像被起訴

懂球帝
2025-05-15 03:23:58
4種茶葉已被列入“傷肝名單”,喝多了或傷肝!再愛喝也要管住嘴

4種茶葉已被列入“傷肝名單”,喝多了或傷肝!再愛喝也要管住嘴

平祥生活日志
2025-05-07 16:36:28
導彈從天而降,印軍指揮部被一鍋端,擊斃50名印軍,莫迪首次發聲

導彈從天而降,印軍指揮部被一鍋端,擊斃50名印軍,莫迪首次發聲

不吃草de兔子
2025-05-12 19:32:00
3位廳干(擬)履新,1位“80后”

3位廳干(擬)履新,1位“80后”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25-05-15 17:13:36
為何武松一斷臂,兄弟們就不再理他?你看他抱著孫二娘時說了什么

為何武松一斷臂,兄弟們就不再理他?你看他抱著孫二娘時說了什么

耳東文史
2025-05-12 00:05:33
柴懟懟與記者發生激烈爭吵!場面一度失控,于東來憤怒點名柴懟懟

柴懟懟與記者發生激烈爭吵!場面一度失控,于東來憤怒點名柴懟懟

小晨同學啊
2025-05-15 14:56:34
破案了,方碩頂嘴許利民內訌真相大白,曾凡博深夜宣布最新決定

破案了,方碩頂嘴許利民內訌真相大白,曾凡博深夜宣布最新決定

逍遙史記
2025-05-15 15:27:10
2025-05-16 01:15:00
華夏女子圖鑒 incentive-icons
華夏女子圖鑒
女性不是一種性別,而是一種處境。
286文章數 6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中央軍委決定調整組建3所軍隊院校 透露重要信號

頭條要聞

中央軍委決定調整組建3所軍隊院校 透露重要信號

體育要聞

越過山丘!鄭欽文:山海皆可平 羅馬站4強

娛樂要聞

一場戀情瓜暴露了趙麗穎的真實處境

財經要聞

李強:把做強國內大循環擺到更加突出位置

科技要聞

特朗普施壓庫克:不希望蘋果在印度建廠!

汽車要聞

下半年上市/預計15萬元左右 長安啟源A06官圖發布

態度原創

本地
藝術
親子
公開課
軍事航空

本地新聞

2025年“5·19中國旅游日”活動啟動儀式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親子要聞

寶寶濕疹別著急,這份居家護理與用藥清單請收好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普京和特朗普均缺席俄烏土耳其會談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德州市| 宜都市| 教育| 香港| 武平县| 永吉县| 武威市| 都安| 琼中| 天祝| 尚义县| 长子县| 凉城县| 广德县| 于田县| 余干县| 彭泽县| 莱芜市| 波密县| 旅游| 山东省| 开原市| 台北市| 南开区| 保定市| 疏勒县| 元朗区| 浑源县| 丹阳市| 文安县| 夏河县| 满城县| 宜城市| 阜康市| 平潭县| 栾城县| 谷城县| 休宁县| 花莲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