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洛陽市考古研究院消息,應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大學邀請,該院于5月15日派出代表團赴烏執行為期50天左右的聯合教學及考古任務,進一步推進雙方在考古技術傳播、遺址保護研究及青年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
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地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記載的“大宛國”即位于此,當地以農耕、釀酒文化和“汗血寶馬”聞名。唐代玄奘西行途經費爾干納盆地,并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了該地風土。公元7世紀,唐朝在費爾干納設立“休循州”,將其納入安西都護府管轄,成為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關鍵節點。歷史上,中國的陶瓷、銅鏡等文物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費爾干納,見證了兩地綿延千年的文明交融。
2019年起,洛陽市考古研究院與費爾干納大學開啟合作。2023年10月,“費爾干納—洛陽考古研究中心”和“烏茲別克斯坦—中國聯合考古系”在費爾干納大學掛牌成立。此后,雙方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兩次對庫瓦古城遺址開展聯合調查,在古城北墻結構、護城壕溝、道路遺跡等方面取得重要發現。
“庫瓦古城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曾為漢唐史籍記載的大宛古國核心區域。此次赴烏執行聯合教學及考古任務,不僅能為揭示古城歷史脈絡提供考古依據,也能為當地培養考古專業人才注入動力。”代表團團長劉斌介紹,團隊將在費爾干納大學講授“中國考古學概要”“出土文物保護修復”等課程,并對庫瓦古城遺址及新發現的哈納巴德墓地開展聯合考古,重點厘清遺址功能分區與文化層關系,同時協助烏方整理考古資料。
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任務既是落實國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的具體行動,也是深化文明互鑒、拓展“一帶一路”人文合作的生動實踐。未來,雙方合作共建的“費爾干納-洛陽遺址保護與文物修復實驗室”將主要著眼于解決出土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問題,并依托庫瓦古城遺址考古基地開展長期合作,為絲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國際考古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洛報融媒記者 劉嘉儀)
關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機報(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資訊
來源:洛陽日報
編輯:王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