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少觀眾對港產影片《獵金游戲》遭受冷遇感到不公,甚至將其比作電影市場的“申公豹”。有人借用“人心中的成見是難以逾越的高山”的名言,為該電影起初便被貶為“犧牲品”而鳴不平。
然而,個人認為《獵金游戲》并不存在多大的冤屈。盡管該片在豆瓣的評分剛剛及格,稍微勝過一些港產動作片;盡管在五一檔中它的票房排名第二,我仍然覺得這部影片缺乏特色,顯得過于敷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小長假期間,作為唯一港片的《獵金游戲》在排片上并未受到擠壓。這與過往港片在內地市場排片普遍不佳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首映日,《獵金游戲》的排片占比達到17%,考慮到導演邱禮濤的名氣,該片起初被認為是檔期最不可能成功的作品,這樣的排片率確實令人驚訝。整個檔期排片走勢穩定,在缺乏突出作品的情況下,《獵金游戲》意外成為受益者。
上映七日,該片票房達到1.45億元,超出了預期,并引發媒體的一片贊譽,甚至有聲音再次提起“港片永不衰落”的話題。但我認為這有些言過其實。《獵金游戲》不同于去年五一檔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它并未為港片注入新生力量,僅是“舊瓶裝新酒”,制作相對規整的商業片罷了。
邱禮濤導演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觀眾對其不抱期待也在情理之中。盡管他偶有佳作,但多數作品仍難脫“爛片”之名。他的作品中似乎難以擺脫傳統港片的框架和慣性。自《拆彈專家2》后,他并未有太大作為,反而可能導致港片的進一步衰退。
即便是備受推崇的《拆彈專家2》,在不少行家眼中,也僅僅是“邱導依舊偏愛其風格,不能過分苛求”。這話中意味,值得深思。
《獵金游戲》是一部圍繞金融題材的商業片,它通過不同角色的視角揭示了資本如何扭曲人性。
故事對金融界而言并不新穎,無非是投資銀行與實業公司勾結,數據造假,提升公司估值等橋段,還有對賭協議、公司股份爭奪等股市游戲的描繪。
據宣傳,該片是邱禮濤耗時十年籌備的作品,融入了大量真實金融事件。但如果十年的籌備成果便是《獵金游戲》,我想說,邱導或許該暫時歇息,港片已岌岌可危。
影片在劇情和金融術語處理上顯得淺嘗輒止,節奏沉悶,專業術語堆砌,情節轉折生硬。不僅無法與《大空頭》《國家破產之日》等經典相比,與杜琪峰的《奪命金》和劉青云的《股瘋》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演員方面,劉德華飾演的金融教父張托德是影片的一大看點。他飾演的角色復雜,既有資本操盤手的精明,又有道德捍衛者的堅守。
然而,劉德華演繹的張托德并未突破常規,這類角色在港片中屢見不鮮。盡管他在交易大廳的戲份中有亮點,但他的最大作用似乎僅限于吸引觀眾。
歐豪近期頻繁露面,在《獵金游戲》中飾演的高寒一角并不討喜,其由底層青年墮落為資本奴隸的形象過于標簽化。
歐豪的表演略顯生硬,加上蔣夢婕、倪妮等其他角色缺乏深度,導致角色塑造失衡。這再次凸顯了導演邱禮濤在角色刻畫上的不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