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法官幫我解決了這樁煩心事!”湖南養殖戶老張向承辦法官李晴說道。
近日,仙桃法院成功調解了一起跨省的鱔魚苗買賣合同糾紛。
01
跨省交易起糾紛
2024年7月,湖南養殖戶老張與仙桃某養殖生物技術公司(以下簡稱“某養殖公司”)簽訂鱔魚苗買賣合同,約定某養殖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及成魚回收服務,包七天存活率,死亡可補苗一次,發生疾病時由公司專家協助醫治。然而,魚苗到貨3天后便陸續死亡,老張遂訴至仙桃法院,要求某養殖公司賠償其全部損失共計19600余元。
02
各執一詞不相讓
“魚苗生病后,某養殖公司也沒有派人來現場指導,只是靠圖文問診,然后讓我出錢買藥醫治。”
“以我20多年的養殖經驗,我認為這批魚苗本身就有寄生蟲或者疾病,所以才會死亡。”
在前期的溝通過程中,老張向李晴訴說了自己的看法,但對于老張的說辭,某養殖公司并不認可。
“同批次鱔魚苗現在都很健康,不可能是苗的質量問題。可能是因為你沒有按規定給池塘做消殺,導致魚苗感染腸炎,再加上后續又沒有規范用藥。”
“像這種情況,圖文問診已經能夠清楚判定病因,并進行指導醫治,沒必要再現場指導……”
03
多重調查明原因
考慮到雙方對鱔魚苗本身的質量問題存在較大爭議,且直接關系到辦理結果,李晴當即展開了多方調查:
查詢某養殖公司提交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及行業內的榮譽證書等材料,明確其具備生產能力;
通過電話形式隨機回訪十余位同批次購苗養殖戶,進一步核實情況,得到魚苗健康,未出現病魚苗、死魚苗等情況的反饋;
咨詢養殖專家,了解到黃鱔苗種對環境變化敏感,腸炎多發于水體消殺不徹底或應激反應。
這些調查結果為后續的調解工作奠定了基礎。
04
耐心調解化爭議
“老張,調查結果你也看了,現有的證據并不能表明這些鱔魚苗的死亡是其本身質量問題導致的。”
“在鱔魚苗生病后,你沒有聽技術專家的建議規范用藥,只是憑借以往養殖其他水產的經驗來判斷也是不科學的……”
“但你們公司在合同中承諾包七天存活率,養殖戶難免會產生理解上的歧義……”
經過李晴耐心釋法說理,雙方最終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某養殖公司向老張賠付損失5000元。至此,該糾紛圓滿化解。
聲明:本公眾號未標明原創的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交流學習之用,不用于商業行為。如有侵犯了企業、媒體、公司、個人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本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來源:仙桃市人民法院
責編:周方婷
編審:宋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