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傾瀉在新疆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尕順布拉格村的鹽堿灘上,10個淡水蝦塘波光粼粼,一場特殊的“春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著首批400萬尾南美白對蝦蝦苗緩緩流入標準化養殖塘,這片曾被視作水產養殖“禁區”的西北大地,再次上演“鹽堿地變聚寶盆”的生態農業奇跡,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在占地400余畝的養殖基地內,58歲的資深養殖戶譚兆田熟練地操作著自動投喂機,向蝦塘播撒高蛋白餌料?!斑@些小家伙可金貴著呢!”他指著水面,眼神中滿是自豪,“經過我們淡化馴養技術,蝦苗已經能在微咸水中快速生長,適應性比普通蝦苗強多了?!毖刂凉÷?,標準化建設的淡化棚、井然有序的增氧設備區,處處彰顯著現代化水產養殖的科技魅力。
南美白對蝦,作為世界三大養殖對蝦中單產最高的品種,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2019年,譚兆田懷揣著敢為人先的勇氣,首次將這個“熱帶居民”引入大河沿子鎮尕順布拉格村的鹽堿灘。面對西北獨特的氣候與水質條件,他日夜鉆研,歷經5年不懈的技術攻關,終于突破重重難關。如今,這里出產的對蝦蝦體通透如琥珀,平均體長8厘米左右,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品質絲毫不遜色于傳統養殖區域的產品。
沿著筆直寬闊的產業路前行,連片的蝦塘與遠處巍峨的天山雪脈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獨特的西北水鄉畫卷。談到收益,譚兆田難掩喜悅之情:“我承包的270畝蝦塘,去年純收入近80萬元。不僅如此,還帶動4戶村民通過務工和土地入股,年均增收3.2萬元?!蹦壳?,大河沿子鎮尕順布拉格村1600畝水面中,水產養殖面積占比達25%,吸納當地農牧民就業100余人?!昂献魃?養殖戶”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已然成型,為鄉村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博州最大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大河沿子鎮農業發展中心主任依力牙斯展開規劃藍圖,眼中滿是憧憬,“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水產養殖的產業化和規?;?,帶動更多有意愿的村民投身其中。同時,積極開展水產養殖技術培訓,引導養殖戶規范化、科學化養殖。此外,還會加強與水產市場的對接,拓寬銷售渠道,讓精河的優質對蝦走向全國?!?/p>
暮色漸濃,增氧機在蝦塘激起陣陣漣漪,將天邊絢麗的晚霞揉碎在水中。這片曾經荒蕪的鹽堿荒灘,如今已成為孕育藍色希望的沃土。從無人問津的“不毛之地”到碩果累累的“藍色糧倉”,精河縣的鹽堿地養殖實踐,不僅打破了西北水產養殖的固有認知,更成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范例。隨著“水上春耕”的全面推進,一幅“產業興、農民富、生態美”的壯美畫卷,正在西北大地徐徐鋪展。(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