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命里有時,終會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算命這件事,就像是從空中俯瞰,看到了這列火車的起點、終點、途經(jīng)哪些車站等等
但如果說讓火車改道,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因為沒有“力”,或者說能量的參與。
人生哪,就像是一碗芋艿湯,湯里一顆顆小小的圓圓的滑滑的芋艿,這是你所追求的。
你用筷子夾芋艿園子,你一用力,它就滑開了,你越用力,它滑開的就越快,只有高手們會用筷子輕輕地搭住園子,特別輕緩的用力,這園子才有可能被夾起來,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是還是夾不起來。
所以普通人往往用湯勺去舀芋艿園子,一勺一個,一勺兩個,很快,園子就都被舀起來吃掉了,但是這碗人生湯也就見了底。
公孫勝只學了些煉藥占卜的功夫就要下山取富貴,他本以為師父羅真人會阻止,卻沒想到老人家非常痛快的就允許他下山去了。
一開始公孫勝覺得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隨便做點兒生意就可以發(fā)達。卻到處受人欺負,掙了錢就會有人來強取豪奪。
文的不行就來武德,公孫勝結識了晁蓋,用自己的蒙汗藥取了生辰綱,兄弟們在一起瀟灑快活。
可官兵圍剿沒完沒了讓人不得安生,公孫勝便開始支持宋江招安,進了朝廷還不能保我富貴嗎?
真進了官場馬上大為后悔,其中的爾虞我詐連算卦都不管用。即便是立了大破遼軍的救國之功,也一樣翻不了身。
回山見師父,羅真人大笑:“如今出世之心如何?還想去人間取富貴嗎?”
公孫勝拜道:“徒兒悟了,愿舍棄富貴之心修習仙法,望師父不要嫌棄。”
明朝時期有一個叫袁了凡的人,早年遇到過一個算命先生,這個先生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能考到第9名,結果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這位先生所料,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來,這位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次次應驗,于是了凡請教此生的命運,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五十三歲,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無子,半生無福,因為算命先生的話屢屢應驗,所以袁了凡對此深信不疑。
自此之后,聽天由命,不思進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云谷禪師點化后,了凡決定自己改變命運,最后在69歲時,給兒孫留下這段話: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
以此來教誡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并且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
全書共四個章節(jié)
1.立命之學、2.改過之法、3.積善之方、4.謙德之效
還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里面對于人生善惡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
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
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
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
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
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
皆當細辨
捫心自問,我們平日做善事之時,有沒有一絲一毫的欺世,媚世,憤世,玩世的心?如果有一絲一毫那這還是善心嗎?
還有說到那些迷信命運的人,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
《易經(jīng)》教導君子如何趨吉避兇,如果天命是不變的,怎么能趨吉避兇呢?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迷信命運只會讓人陷入黑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曾國藩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
胡適先生則認為《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民國的大德印光法師甚至親自為這本書作序,《了凡四訓》不同于小白文,它需要你不斷地實踐
不能看完就忘,看過就扔,必須以虔誠的心去修行才能真正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