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余游
2025年3月31日,因不斷有網友舉報,艾芬及其關聯賬號被全網封禁,原因是其長期發布不實信息、造謠抹黑他人,且經法院多次判決敗訴仍持續違規。
最近兩天,被全網封禁的艾芬正通過第十二代轉世賬號“急診向日葵艾芬12”借尸還魂,持續實施網絡暴力。
對于艾芬醫生的名字,相信很多網友并不陌生。作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她曾在疫情期間勇敢發聲,被網友稱作是“發哨子的人”。如今因為不當維權而遭到全網封禁,如此局面著實令人唏噓。
連日來,網紅柴懟懟詆毀胖東來,成為討論熱點。跟柴懟懟相比,艾芬醫生“走火入魔”式的維權,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兩起事件背后,折射出民營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輿論環境。如何切實保護好民營企業,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課題。
事情的起因,還要說回到2020年。當年4月,艾芬經熟人推薦,到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眼睛問題,手術順利完成。2020年10月,艾芬突發右眼視網膜脫落,隨后將責任指向王勇及其所屬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
此后,艾芬醫生便和愛爾眼科展開了長達5年的糾紛,中途經歷了多輪訴訟和輿論攻防,艾芬醫生本身是名人,此事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起不算復雜的醫療糾紛,為何雙方爭執長達5年?
醫療糾紛有一定專業性,處理起來更為麻煩,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艾芬醫生的維權道路,并沒有選擇專業的鑒定程序,而是在網上持續發聲,讓輿論場成了“第二法庭”,讓問題復雜化。
根據公開報道,雙方爭議的核心在于,術前是否進行擴瞳眼底檢查、白內障照片是否偽造等醫學問題。
發生醫患糾紛后,患者當然有權提出質疑,醫療機構也應當盡力配合調查處理。
不過,醫學作為高度專業化的領域,診療行為的正當性,要結合病歷資料、診療規范、鑒定意見等證據綜合判斷。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醫療糾紛解決機制已經不斷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等法規,已經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制度框架。出現醫患糾紛,患者可以申請專業的醫學鑒定,在此基礎上協商、調解,甚至訴諸法院。
然而,在和愛爾眼科的糾紛中,作為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員,艾芬醫生卻沒有選擇醫療糾紛處理的常規程序,不走醫學鑒定,不走法律程序,而是通過社交媒體長期發聲維權,包括發布一些針對愛爾眼科的不實信息。
拒絕專業的醫學鑒定和法律程序,使得糾紛的核心問題,也即艾芬視網膜脫離是否與白內障手術存在直接關聯,無法得到科學、準確的判定。
網絡輿論具有復雜性、碎片化等特點,難以像司法程序那樣嚴謹、公正、全面地還原事件真相。
更何況是醫療糾紛,涉及高度專業化的醫學知識,普通網民難以判斷是非曲直。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事實往往容易被曲解、夸大甚至篡改,導致公眾認知出現偏差,從而形成片面且情緒化的輿論壓力。
艾芬拒絕提取病歷資料、不申請醫療鑒定、不接收衛健委調查回復的行為,實質上切斷了通過專業程序查明真相的可能,轉而將糾紛矛盾推向網絡,導致公眾在信息碎片中難以形成客觀判斷。
圍繞醫療糾紛的具體細節,在輿論場上有理有據地維權,倒也無可厚非。關鍵在于,艾芬醫生在網上持續輸出,制造輿論熱點,其中涉及不少不實信息,包括“愛爾眼科相關醫院摘除患者眼球”等明顯違背常識,且被法院判定不屬實的指控。
此外,她甚至煽動網友,對愛爾眼科的員工,搞“株連式”的輿論襲擊。甚至愛爾眼科個別員工出于義憤,自發在網上批評、斥責過她,反被她說成“網暴”而被起訴。
解決醫患糾紛,理應依靠科學證據、專業鑒定和法律裁決,而不是在網絡上進行無休止的爭吵和抹黑。
艾芬醫生繞開醫學鑒定和法律程序,在網上利用輿論施壓,說白了是想通過“鬧大解決”的方式,形成維權優勢,達到個人訴求。
事實上,這也導致二者的糾紛長達5年,遲遲無法畫上句號。并且,雙方的博弈,不是圍繞醫療糾紛,而大多是名譽侵權的官司。
而截至目前,與她和鐵粉相關的18起訴訟案件中,已有8起案件均終審判決艾芬敗訴,其余10起案件也已經一審判決艾芬及其鐵粉敗訴。
愛爾眼科作為全國連鎖醫療機構,旗下近1000家分支機構,每年2000多萬門診量、100多萬例手術,任何一起糾紛經網絡放大,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而在和艾芬醫生的糾紛中,這家民營企業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來應對,企業形象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企業聲譽受損,也許還是小事,站在公共層面看,對民營企業發動輿論攻勢,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資源,還會造成兩個危害后果。
一方面,它會加劇民營企業的弱勢處境——當個體維權演變為對民營企業的“獵巫式討伐”,不僅損害企業合法權益,更可能動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根基。
另一方面,當連專業醫生都不相信專業途徑時,當專業醫生也選擇輿論審判時,無疑會加劇人們對醫療機構、醫療體系的誤解,加劇醫患之間的信任危機。
醫患關系本就復雜且敏感,任何一方若不能理性對待矛盾,都可能導致問題激化,切忌讓專業問題的解決變成道德審判。
如今,艾芬醫生被全網封禁,她為她的不實言論,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封禁之后,她依然通過多個“轉世”小號發聲。至本文發出之時,艾芬已通過第十二代轉世賬號“急診向日葵艾芬12”借尸還魂。這種放棄正規渠道的網絡聲討,大可不必。
醫療糾紛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劇,而是需要專業判斷、程序正義共同支撐的復雜命題。唯有讓醫療糾紛回歸專業軌道,回歸法律軌道,才能定紛止爭,避免更多醫患雙方陷入雙輸的泥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