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否“終結”衰老?
美國未來學家、谷歌首席工程師庫茲韋爾斬釘截鐵地回答:“能!”他指出,科技發展會使人類壽命延長速度逼近自然衰老速度,比如50歲時預期壽命80歲,61歲時提高到91歲,人類將邁入“不老時代”,他還大膽預測“最快2030年就能實現”。
比爾·蓋茨曾盛贊庫茲韋爾是“超級預言家”。互聯網起步時,他精準預言當下互聯網流行及人工智能爆發,準確率高達86%。
如今,干細胞衰老干預技術不斷推進,事實似乎再次證明,庫茲韋爾的“不老預言”并非空穴來風。
01干細胞突破不斷,預言或將應驗?
干細胞,號稱“萬能細胞”,可分化為人體任何部位的細胞,自然也能替換老化細胞。“人老了,其實是干細胞累了,轉不動了。”有文章如此形容。科學家嘗試為老化的干細胞“充電”,即向老弱者體內注入年輕供體的活力干細胞。
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團隊試驗:給15名老人注入年輕人的間充質干細胞,結果老人步行距離增加,炎癥和腫瘤發病率顯著降低。經I/II期、隨機、盲法和安慰劑對照試驗,科學家確認間充質干細胞能有力干預老年衰弱。
近年來,科學家不斷探索間充質干細胞的青春密碼,在卵巢早衰、面部老化等領域頻有驚喜。國際頂級期刊《Frontiers》發表的《Recent clinical trials with stem cells to slow or reverse normal aging processes》一文,全面梳理相關試驗,彰顯間充質干細胞的青春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間充質干細胞一般從他人骨髓提取,是“外源干細胞”,但如今市場更青睞的卻是“賽羅瑞stemax”類內源干細胞科技成果。京東后臺數據顯示,該成果因“亞洲首個口服干細胞抗衰科技”的名號,曾單日成交超百萬元,吸引了國內不少高凈值中高齡男士的目光。
這背后究竟有何玄機?
02效率飆升400倍,技術成熟近在咫尺
“外源干細胞”從骨髓、胚胎、臍帶等處提取,多年來一直是主流。2006年,日本科學家Sawa Yoshiki和山中伸彌合作開發出“iPS干細胞”技術,徹底顛覆了這一局面。
據悉,iPS技術可將使用者自身的普通細胞“重新編輯”為珍貴的干細胞,無需捐獻和供體。2012年,該技術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23年,Sawa Yoshiki用此技術“造出人工心臟”,無須心臟移植便可解決心力衰竭難題,成為當前大阪世博會的十大亮點之一。
基于“自給自足”思路,Sawa Yoshiki研發出Revistem干細胞激活專利技術。京東信息顯示,“賽羅瑞stemax”無需承擔外源輸入的風險,而是從根源激活人體現存干細胞的活力,猶如從根源給全身充電,以全球首創填補了市場空白。
“在這一背景下,學界雖更看重間充質外源干細胞,但大眾卻偏愛無風險的內源干細胞。”公開資料顯示,從骨髓提取間充質干細胞,不僅會傷害捐獻者,而且產量稀少,根本無法滿足全球近10億人口的老化干預需求。
不久前,權威期刊《轉化醫學雜志》發文稱,康奈爾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一種微載體-微生物反應器平臺,有望將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產效率提高400倍,試圖轉變這一局面。
另一邊,賽羅瑞stemax背后的研發團隊,根據市場需求,研發出了門檻驟降的pro版,其市場化的腳步進一步加速。據《胡潤財富》統計,在國內北上廣等一線城市,63%的高凈值中年男士將對抗老化列為最大需求。目前該品在京東的反饋已超10000條,“身體松快許多,已經是生活必備”“精力好多了,不容易疲憊”等體感分享頗為常見。
03生命科技井噴,5年內顛覆認知?
業內表示:干細胞就像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有望解決一切難題。
有了干細胞的加持,人體任意組織和部位的損壞、老化都能輕松替換和補充,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的,“一旦該技術成熟,人類的生命觀念和生活方式將被徹底顛覆”。
正如庫茲韋爾所言,“最快2030年便可實現”。美國著名生物專家新克萊爾也曾篤定表示:隨著生命科技突飛猛進地發展,人類有望在10年內真正掌控生物年齡,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彼時,人的生命長度或將拉伸40年,活到120歲不再是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