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近期,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部門在地下、橋下、樓頂、夾縫等閑置空間做起了文章,從體育公園到智能停車場,從生態綠地到市政服務設施,以“繡花”功夫盤活公共空間,在存量資源中挖掘增量,讓城市“灰空間”變身城市“金邊銀角”,集約發展服務民生,為城市營造別樣風景注入了新活力。
即日起,“昆明規劃建設”將推出系列報道,細致描繪昆明城市集約良措,展現昆明澎湃活力的另一面。
昆明商業區閑置空間破局之路
在城市土地資源開發逼近“天花板”、消費者更注重個性與體驗追求的當下,昆明商業空間正在經歷一場“垂直革命”。那些曾被購物中心忽略的屋頂、天臺、下沉廣場、地下空間等“邊角料”,正通過場景再造和業態重組被“活化”利用。
從“平面鋪陳”到“垂直生長”
夜幕初垂,家住北市區的顧明凡和朋友相約,來到同德昆明廣場頂樓的露營主題店“覓野拾光”,這已經是他本月第3次光顧這里。
邁入“覓野拾光”,仿佛一腳邁進了生機勃勃的郊野秘境。這里環境設計獨具匠心,仿佛是城市屋頂上生長出的一片綠洲;四周錯落分布著帆布帳篷,藤蔓纏繞著暖黃色的星星燈,在夜晚時分極具氛圍感;輕柔的爵士樂在耳邊緩緩流淌,彌漫著淡淡咖啡香與清新的花草香。
覓野拾光(同德廣場店)
“屋頂的開放空間更易營造出‘露天營地’的沉浸式場景。沒有四面墻的束縛,直接把城市天際線當營地‘背景板’,在城市里就能輕松體驗到露營生活的快樂。”“覓野拾光”店主蔣文君道出了在屋頂開店的緣由。
同一時間,在西山萬達雙塔Sky61超高空云端餐吧落地窗前,90后林夏和蘇然窩在柔軟的卡座里,視線早已被窗外的景觀黏住。“61層的高度賦予了這里獨特的視野,全景玻璃落地窗將城市繁華盡收眼底,在品嘗美食的同時,還能打卡美景。”林夏說,這樣的浪漫體驗讓她樂此不疲。
依托開放性和可塑性強的特質,屋頂空間近年來有了“用武之地”,諸多昆明存量煥新的購物中心紛紛將屋頂作為商場的業態補充和場景提升空間,從藝術花園的綠色場景搭建到引入運動、親子游樂等主題業態,再到利用開放式戶外條件打造空中農場等體驗場景,從不同角度呈現屋頂活力,為購物中心的業態、空間的延伸提供更多可能。
從“沉寂空間”到“流量金礦”
商業發展既能“上天”,也能“入地”。
近期,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示昆明市軌道交通地下預留空間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控制性詳細規劃(新編),其中規劃涉及15個地鐵站的地下商業開發。
事實上,與城市軌道交通緊密銜接的地下商業, 早已成為昆明商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如今,欣都龍城、昆明恒隆廣場、昆明萬象城、順城購物中心、南屏茂、大都摩天購物中心等與地鐵站接駁的購物中心,均在地下空間打造上做文章,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購物體驗。
北云66地鐵商業街
“自開業以來,商業街日均客流量已從最初的2萬人次增長至如今的超過4萬人次。”在北云66地鐵商業街開業四周年慶典上,項目投資方云南柏梁新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王濱難掩興奮。作為昆明首個地鐵地下商業街,北云66地鐵商業街能在競爭激烈的白云路商圈中持續撬動客流,差異化優勢不言而喻。
在植入歐風長廊、櫻板道、摩登都市、魔法森林、印第安部落、丹麥童話等主題場景后,近期北云66地鐵商業街對AB區又進行大規模調整,精心升級為國潮街區,一系列國風和國民品牌店鋪匯聚一堂,還有文創店、手工制作坊等抓住年輕化消費群體的新興業態,有效增加了消費者的可逛度。
北云66地鐵商業街招來一群國潮迷匯聚打卡,海樂世界則吸引了一批運動達人前去報到。“誰能想到,購物中心會藏著一個足球場。以后不用再走遠,在城里就能隨時踢上一場酣暢淋漓的球。”當聽聞海樂世界的元素體育天空足球場開放時,酷愛踢球的趙韓就迫不及待地約上球友去體驗。
“天空足球場設置在海樂世界6樓的連廊處,當初打造它的初衷除了想把這塊廣闊的空間充分利用起來外,還有我們的小心思,因為人們在運動后大腦會釋放‘內啡肽’,它使人產生愉悅、感到興奮,在無形中增加人們的消費欲望。”海樂世界相關負責人笑言。他同時表示,把商業空間從傳統的“平面鋪陳”轉向“立體編織”,獲得的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多維度的消費場景,而這樣確實能夠引流,為購物中心帶來經濟效益。
從價值挖掘到集約發展
在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郭樹華看來,邊角空間的合理開發,有助于提升購物中心自身的運營效率與經濟效益,通過增加可租賃面積或打造特色商業空間,購物中心能夠吸引更多優質品牌入駐,豐富業態組合與整體商業價值。同時,以往被忽視的商業“死角”轉變為充滿活力的消費熱點,能夠吸引周邊居民與流動人口聚集,形成新的消費增長極,推動城市商業格局優化、升級。
“業態創新是激活邊角空間價值的核心驅動力,因此購物中心運營方應積極引入新興業態與特色品牌,打造多元化、差異化的消費場景。這些新興業態不僅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還能為購物中心注入新的活力與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郭樹華說。
定期對邊角空間的運營數據進行監測與分析也十分重要,根據市場反饋與消費者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業態布局與營銷策略。同時,加強與品牌商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邊角空間的創新運營模式,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購物中心邊角空間雖小,卻關乎城市商業發展的大格局與城市集約化建設的大方向。”郭樹華說,激活這些被遺忘的空間,不僅是商業運營的創新之舉,更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歡迎留言討論!
來源:昆明規劃建設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本號保留最終解釋權,本號不承擔法律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