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信息轉自:湖北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
看!鳴鳳鎮雙利村的插秧方式不一樣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楊曉燕)5月15日清晨,在鳴鳳鎮雙利村的田野間,村民們正以最傳統的方式迎接夏種時節。在這里,延續多年的“換工搭伙”農耕互助模式,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天剛蒙蒙亮,村民王大爹家的水田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趕來幫忙的鄰居們分工有序,稻苗田里,經驗豐富的老人彎腰俯身,指尖翻飛間將嫩綠的秧苗連根拔起,捆扎成束;田埂上,青壯年挑起扁擔健壯如飛,將一捆捆秧苗穩穩運往待插秧的水田;水田中,插秧的村民們呈一字排開,弓背屈膝,雙手熟練地將秧苗插入泥中,動作一氣呵成。勞作間隙,大家嘮著家常,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野間。“我家這2畝地,靠我們兩口得忙活好幾天。現在大家搭把手,一天就能完工嘞!”王大爹笑著說。
這種“換工搭伙”的互助模式在雙利村已延續多年,每當農忙時節,村民們都會自發組織起來,相互支援。78歲的郭老回憶,早年物資匱乏、勞動力短缺,全靠互助完成插秧、收割等繁重農活。如今,盡管機械化種植逐漸普及,但這份“今天我幫你,明天你幫我”的情誼從未褪色。年輕一代接過接力棒,在延續傳統中注入新活力。有人用手機記錄勞作場景,有人分享種植新經驗,讓古老的農耕文化煥發時代生機。
據悉,今年插秧季,雙利村共有50余戶村民參與“換工搭伙”,預計互助耕種面積將超過100畝。在這片承載著歲月記憶的水田里,一株株秧苗不僅是豐收的希望,更見證著雙利村村民守望相助的溫暖情誼。當傳統農耕與現代文明在此相遇,流淌的不僅是田間的活水,更是生生不息的鄉土文明。
排版/審核:杜坤
臨沮論壇法律顧問:湖北沮城律師事務所 楊先波律師
法律咨詢電話:13872676751(微信同號)
本文完
鄭重聲明
我們注明為網友發布的曝光內容,都是出自于赤腳網(www.chijio.com)。都是網友實名認證后自行在官網發表的,我們只協助轉發,從不幫人發布曝光內容,也從不轉發未認證用戶發布的內容。如需發布曝光內容,請自行在赤腳網官網按要求注冊賬號、完成認證,再自行發表。
注:在赤腳網官網注冊、認證、發帖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更多功能點擊對話框菜單直接進入。
3、
4、
5、
6、
特別提醒:底端廣告由騰訊系統自動投放,與本微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