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川寧生物)成立于2010年,2022年12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國內以及全球較大規模的抗生素中間體供應商之一。
川寧生物是科倫藥業的成員企業,項目占地1319畝,主要產品涵蓋硫氰酸紅霉素、頭孢、青霉素等抗生素中間體以及UDCA高端原料藥、輔酶Q10等,總產能超16000噸/年,市場占有率國內領先。
2024年,川寧生物的營收同比增長了19.4%,連續三年維持兩成左右的增長,表現相當優秀。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跌了14.9%,看樣子高速增長的時代快結束了,是不是這樣?我們一會兒看分季度的情況時再說。
其主要產品就是“醫藥中間體”,沒有更細的分類,我們就不展示了,看一下分地區的營收構成就行了。
除了西南和出口市場在下跌之外,其他各大市場都在增長,增長額度和幅度上都是華南市場的表現最好,華北、華中和華東市場也有不錯的增長。出口市場的占比重回10%以下,面對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這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最近三年的凈利潤表現太勁爆了,連續創下新高不說,2024年已經領先前些年一個整數位了。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調,和營收差不多,繼續大幅增長的動力有點問題了。
分季度來看,營收的增長已經持續了很多個季度,但是,從2024年三季度開始,增速開始下降,直至2025年一季度出現下跌。凈利潤也是從三季度開始,結束了以前“遙遙領先”于同期營收增速的表現,直到2025年一季度,出現了比營收更大的跌幅。
毛利率在波動中呈持續增長的狀態,這當然會帶來2024年各個季度主營業務盈利空間的提升。更準確地說,是從2023年四季度就開始了這樣的變化,當季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就接近三成了。2024年四季度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同比提升有限,2025年一季度甚至出現了同比下跌。
原因之一就是基數已經是增長后的了,另一個原因就是期間費用占營收比有明顯增長,抵消掉了部分毛利率增長所帶來的利好。
從年度的情況看,毛利率持續增長的趨勢還是相當可觀的,不僅持續增長了五年多,2023年和2024年增長還有加速的跡象。2025年一季度的增長開始變慢,似乎也應該變慢了,甚至后續出現下跌也是正常現象,這是毛利率,而不是營收,哪可能單向長期持續增長呢?
近兩年的銷售凈利率大幅增長,縮小了與毛利率的距離,這當然就是規模效應的典型表現,但2025年一季度又把距離拉開了一些,原因是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的,其期間費用占營收比開始增長,規模效應也接近本輪增長的尾聲。
凈資產收益率最近兩年的表現不如銷售凈利率,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距離沒拉得這么開,原因只能是凈資產過多,財務戰略上過于保守,杠桿沒有用起來,這個我們后面再看。
2021年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僅有7個百分點,2022年提升至15.2個百分點,再經過2023年和2024年的增長之后,主營業務盈利空間已經接近30個百分點了。幸福來得就是這么快,可能要到2025年一季度盈利空間開始回調時,川寧生物才想起來,已經持續奔跑了很長時間。
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大幅提升,這個我們前面已經看到了,另一大原因是期間費用占營收比的下降,特別是2022年下跌很猛,不過當年主要下降的是財務費用,這和其上市融資后有息負債下降有關;管理費用的下降應該不是這個原因,我們就不倒回去細看了。
2024年的期間費用占營收比下降至5.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已經接近下降的極限,2025年一季度同比重新增長就是證明,實際上我們前面已經看到,在2024年下半年就已經有增長的跡象了。
期間費用的增長往往是“階梯狀”的,在某一區間內增長得很少,同樣的人,同樣的設備,差不多的費用,卻干了更多的活,創造了更多的營收,這就是所謂的規模效應。當活多到超過這些人或設備承受的極限,就需要新增設備,這時就要重新配人來開這些設備,此時的費用可能就會翻倍,但卻不會多干翻倍的活,或者說沒有接到翻倍的訂單。
這就是規模效應只在一定范圍內有效,只在一定期間內有效的原因,大多數的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幾乎都繞不開這個規律,也就是規模并非越大越好的主要原因。注意,我們此時還沒有談腐敗之類的問題,就假設大家都是活雷鋒,企業增長中也會面臨規模效應失效的問題。
扯得太遠了,甚至還想再扯到國家規模這些上去了,還是回頭繼續看財報吧。
其他收益方面的影響有限,2023年的凈損失相對比較高,主要是“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增長明顯,隨著毛利率的提升,“資產減值損失”在下降,“信用減值損失”上年還提多了,2024年的損失就下降了。由于這方面的凈收益或者凈損失,相較于川寧生物的凈利潤太少了,幾乎沒有影響,我們就不細看了。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表現很好,只有2023年需要較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入。為此最近兩年加大了去杠桿和分紅的節奏,前面已經看到了,其財務費用下降就是受有息負債下降的影響。
有息負債的規模持續下降,占總負債比從近八成降至2024年末的54%,通過上市融資、大額盈利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就有條件來去杠桿。
去杠桿似乎去得有點過了,2024年末把資產負債率降至25%,2025年一季度末更低;短期償債能力也在持續提升。這當然就是最近兩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能和營收、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一并創下新高的原因。錢雖然賺得更多了,但自己的“本”也多了,而且比例上“本”增長得更多。
川寧生物當然是一家優秀的企業,特別是上市以后的這兩個完整年度,簡直是風光無限。雖然我也看到有新聞說,其主要產品現在的市場仍然很好,但我認為其增速還是會有所下滑,大概率是不能維持前兩年的水平了。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