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曾被說靠救濟過日子是懶漢?萬里說安徽當年28萬生產隊僅10%能溫飽。67%生產隊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25%在40元以下。
這說明普遍窮不是個別懶,為啥單揪小崗村?
小崗村村民當年按手印分田啥態度?
“完不成公糧干部坐牢,社員養孩子到18歲!”這話像懶漢說的?分明是賭上命要吃飽飯。
分田前他們每天田間勞動3小時,分田后漲到7小時。夜里還搶修水利,嚴宏昌抵押祖宅買耕牛。
嚴立華冒險種花生,這是等靠要的懶漢干的?
1982年耕牛從2頭變12頭,農具翻了三倍多。嚴金昌回憶錄寫著“賭的是出力流汗,不是躺著餓死”。要是懶漢,分田后勞動變多早該抵制,為啥超額完成公糧?
1979年就成全縣首個“不討飯村”,懶漢能做到?
以前“干多干少一個樣”,才是真養懶漢的大鍋飯。
小崗村冒風險打破的,正是這種讓人沒勁頭的制度。現在有人說他們當年懶,可曾想過為啥干多沒回報?當勞動和收益掛鉤,農民比誰都知道使勁干。
就像他們說的,不是不想干,是得讓干的人有奔頭。如今小崗村人均收入超3萬,集體經濟千萬打底。這變化靠的是躺平吃救濟,還是敢闖敢干的勁頭?
那些說懶漢的人,可看見他們分田后多拼命?可明白制度讓勞動有價值,農民才會變勤奮?
窮的時候說人懶,為啥不想想制度咋讓人沒動力?小崗村的事從來不是個人懶不懶,是制度活不活。現在再看當年,到底是農民懶,還是機制該變?
這樣的道理,放到現在的農村發展,是不是也有用?您覺得,當年小崗村是真懶,還是被逼得沒辦法?
歡迎說說您的看法,一起聊聊農村那些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