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個帖子列了十三條“老物件老經歷”,好家伙!眼睛剛掃到第一條“交過公糧”,小時候跟著爸媽去糧站的畫面“唰”地就沖進腦袋里。仔細一琢磨,這些事兒我居然大半都干過,越想越覺得有意思,來和大伙兒嘮嘮!
頭一件“交公糧”,那可是全家的大事兒。記得每年秋收后,爸媽天不亮就起床,把金燦燦的稻谷裝得滿滿當當,用拖拉機拉去糧站。我坐在谷堆上,跟著顛簸一路,到了糧站才發現到處都是排隊的人。工作人員拿個長長的鐵釬插進麻袋,抽出稻谷檢查品質,爸媽就緊張巴巴地盯著,生怕不合格。交完公糧,拖拉機上剩下的糧食才是自家的,那時候總覺得,交公糧像是在完成一場神圣的儀式。
“用過糧票”這事兒,現在年輕人聽著可能像天方夜譚。但在物資緊缺的年代,糧票就是“硬通貨”。有次奶奶帶我去糧店,掏出皺巴巴的糧票換大米,店員接過糧票的認真勁兒,我到現在都記得。那時候買東西不光要錢,還得有對應的票,糧票、布票、肉票……缺了票,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穿過補丁衣服”對我來說再平常不過。我那件藍色外套,膝蓋上打著補丁,是奶奶用碎花布一針一線縫的,雖然不好看,但暖和又結實。小時候不懂,還嫌棄過補丁丑,現在想想,那上面縫的全是家人的心意。
“點過煤油燈”的日子,真是又熟悉又懷念。停電的時候,家里就點上一盞煤油燈,昏黃的燈光下,影子在墻上晃來晃去。寫作業時得湊得很近,鼻尖都快碰到本子,第二天鼻孔里全是黑灰。但就是在這樣的燈光下,我和兄弟姐妹擠在一起,聽爺爺講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現在的臺燈再明亮,也照不出那種溫暖的感覺了。
“二八杠自行車”絕對是那個年代的“豪車”!爸爸騎著它送我上學,我坐在前面的大杠上,風呼呼地吹過耳邊,感覺自己威風極了。有時候村里的叔叔伯伯要出遠門,也會來借這輛自行車,還回來時車座上總會帶著幾根草屑,那是它“征戰四方”的痕跡。
“放過牛放過羊”的經歷,現在想起來滿是歡樂。暑假里,我和小伙伴們趕著牛羊去山坡上吃草,我們在草地上打滾、摘野果,牛羊在一旁慢悠悠地嚼著青草,時不時“哞哞”“咩咩”叫兩聲,那畫面,簡直是田園牧歌。但也有手忙腳亂的時候,有次小羊羔調皮跑遠了,我們追了半座山才把它找回來。
“用扁擔挑過水”可不輕松。村里的水井離我家有段距離,我年紀小挑不動滿桶水,就裝半桶晃晃悠悠往回走,水灑出來打濕褲腿也顧不上,只想著趕緊把水挑回家?,F在擰開水龍頭就有干凈的自來水,真不敢想當年挑水的日子。
“參加生產隊勞動”時,我跟著大人們在地里干活,除草、施肥、收割,每樣都試過。最累的是收割稻谷,彎著腰一干就是大半天,腰都直不起來。但大家邊干活邊說笑,收工后還能分到生產隊的福利,心里也甜滋滋的。
“趕農村大集”是我最盼著的日子。集市上熱鬧得不行,賣糖葫蘆的、炸油條的、賣布料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我攥著幾毛錢,在人群里擠來擠去,買個糖畫就能開心一整天。大集上還能碰到好久不見的親戚,大家站在路邊嘮家常,特別有人情味兒。
“自己動手做過家具”的手藝,爺爺最拿手。他用木頭鋸啊刨啊,沒多久就做出個小板凳。我在旁邊打下手,遞個釘子、拿個錘子,雖然幫不上大忙,但參與其中特別有成就感。現在家里還留著爺爺做的小柜子,漆面都磨得發亮了,卻是家里最珍貴的物件。
“在河里摸過魚捉過蝦”的夏天,是最快樂的時光。卷起褲腿跳進清涼的小河,眼睛盯著水里的動靜,一發現魚蝦的影子,就猛地伸手去抓。有時候撲個空摔進水里,渾身濕透也不覺得冷,爬起來接著摸。晚上回家,媽媽把魚蝦一炒,香味飄滿整個院子。
“過年自己寫過春聯”,那可是全家的“文化活動”。爸爸拿出紅紙,我幫忙裁紙、倒墨汁,爺爺握著毛筆,一筆一劃寫得特別認真?!疤煸鰵q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雖然字沒有現在印刷的春聯好看,但貼在門上,感覺年味兒一下就濃了。
數著這十三條,像是把過去的日子重新過了一遍?,F在的生活越來越好,這些老事兒慢慢成了回憶。但每次想起來,心里都暖暖的,因為那里面藏著最樸實的快樂,還有回不去的舊時光。
你來說說你經歷過哪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