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2025臺州市黃巖區上垟鄉第二屆村運會暨“鄉約上垟 共赴共富”系列活動在西洋村麥田廣場舉行。全鄉11個村150余名“新農人”化身“田間逐夢人”,以一場沉浸式農耕文化之旅,奏響鄉村振興共富樂章。
開幕式現場。王敏智攝
“加油!加油!”扁擔接力賽現場,吶喊聲此起彼伏。選手們肩挑扁擔健步如飛,扁擔在肩頭上下起伏,他們時而加速疾跑,時而彎腰俯身、騰躍閃躲賽道上的障礙物。“在農村挑扁擔是家常便飯,但沒想到結合體育比賽后這么講究技巧,越跑越有勁兒!”西洋村村民翁朝陽笑著說。
此次活動不僅吸引了當地村民踴躍參與,還迎來了一群外國友人。作為臺州市海外傳播官、臺州學院留學生,他們走進廣闊的鄉村,沉浸式感受黃巖的鄉土魅力。在“力拔山河”“渾水摸魚”“竹簍射藝”等項目中,他們與村民同場競技,推動中外文化激情碰撞、深度交融。
扁擔接力項目。阮海霞攝
金黃麥浪隨風起伏,一幅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徐徐展開。這片250畝的流轉農田,正是上垟鄉破解“三大差距”的生動實踐。以“千萬工程”為引領,當地通過黨建聯建整合了11個行政村資源,成立臺州豐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強村公司),創新實施多田套合模式,將其打造成集農業生產、觀光旅游、研學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承載著鄉村共富的希望。
在麥子收割體驗區,小麥收割比賽環節將活動推向了高潮。11個村的參賽隊伍以“最短時間收割最多小麥”為目標展開激烈角逐。村民們圍聚在田埂邊,此起彼伏的加油聲中,既有為各自村落的助威吶喊,更飽含著對豐收的喜悅歡呼。
比賽現場,村民們同樣熱情邀請外國友人參與這項地道的農事體驗。在老農手把手的示范下,外國友人們手握鐮刀,學習彎腰、揮刀、割麥的整套流程。來自孟加拉國的金瀚難掩興奮:“原來收割小麥有這么多講究的技巧!這次體驗讓我真正讀懂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外國友人體驗傳統手工割麥子。阮海霞攝
“收割后的麥子會磨成粉,制成麥面,由強村公司統一包裝,以‘上垟豐物’的品牌推向市場。”上垟鄉強村公司負責人介紹,這片承載著汗水與希望的麥田,將通過“收割—加工—銷售”的全鏈條運營,轉化為鄉村共富的生動實踐。
此次村運會以“文化鑄魂、運動聚力、生態賦能”為核心理念,以黨組織為引擎構建“運動社交”網絡激活鄉村活力,同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除了激烈的比賽現場,共富集市也熱鬧非凡。土豆、大米、枇杷等“一村一品”特色產品供不應求。村運會期間同步舉辦“云端農趣”網絡文化季活動,向游客、村民們開展網絡文明宣傳,并通過網絡直播宣傳推廣“上垟豐物”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拉動文旅消費鏈,直接惠及村民增收。
上垟鄉“云端農趣”網絡文化季農產品直播。阮海霞攝
此外,上垟鄉還圍繞鄉村文化、農耕文化等內容,舉辦“文藝輕騎兵”巡演、麥香爭霸賽、鄉村記憶攝影展、農耕研學、社科普及、以書換蔬等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結合麥田舞臺、鄉村市集等場景,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讓鄉村文化“潮”起來。
“這場賽事不僅點燃了鄉村活力,更以‘運動+’模式激活文旅消費熱潮,為農文旅深度融合開辟新路徑。”上垟鄉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上垟鄉將持續放大村運會IP效應,通過青年入鄉計劃、在地文化創作等活動,推動文旅流量轉化為鄉村振興增量,繪就“活力鄉村、共富出圈”新圖景。(朱幼萍、廖嘉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