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5.7空戰結束之后,巴基斯坦舉國振奮,殲-10CE+PL-15E的組合大放異彩,而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自然就是PL-15E中距彈,甚至連北約都專門為其單獨取了一個“亞巴頓”(地獄使者)的綽號,全球能玩得轉中距彈的同樣是一個巴掌就能數過來,射程倒不是什么大問題,關鍵就是制導方式,現在巴有人竟然想著整一條PL-15E的生產線,關鍵還想技術共享,這純屬是想太多了。
理論上這應該是巴基斯坦個人的思路,和官方信息無關,不過這種想法趁早打住,即使有了PL-17和傳聞中的PL-21,也不會輕易將PL-15E的生產線整一條過去。
從央視公布的PL-15生產線來看,實現了24小時無人值守的狀態,相當于全自動化生產,只要備料給足,就能源源不斷的生產,這要是給了巴基斯坦,豈不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最為關鍵的就是此前不斷提及的一個問題,指不定這生產線最后被某個同一宗教的國家給偷師去(直白點就是技術泄密)。
看看這個國家去年初首飛的“可汗”隱身戰斗機,到現在還有聲音了沒?去年底倒是傳出來過有想法采購WS-10C(胃口還真不小,WS-10B都看不上了)發動機,甭管是否是出于防止美國掐脖子的問題 ,其提出的思路也是如出一轍,竟然是采購一批,然后要求技術轉讓,想什么呢?好到穿一條褲子的程度了?航發也是一個性質,特別是大推,全球能搞定的,一個巴掌能數過來,在夢中多想想吧!現實是很骨感的,輕易不會技術轉讓。
PL-15E也是如此,特別是這一批次的“加料”版,上面的AESA導引頭是不是也要給一套生產線?這可是核心中的核心,全球首個搭載AESA實戰的中距彈,加工精度要求頗高,同樣也是自動化生產線,是不是也想著技術共享?只能說想太多了!
還有最新隱形戰斗機專用的折疊彈翼板的PL-15E,如若巴方全部實現自產化,你說還有我們什么事?而且仔細看巴方這則信息的配圖,還真就是去年珠海航展上現身的折疊彈翼板的PL-15E,說明小心思還挺多。
還有其雙脈沖發動機,雙向數據鏈等等技術,共享是不可能共享的,你說是來料組裝倒是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其實就來料組裝都感覺不放心,歐美的中距彈,甚至包括俄羅斯的R77這種性能已然落后的版本,都不會交出生產線,更別提技術共享,甚至連戰斗機的升級都要找供貨方提供源代碼的情況下,只能說巴方一些網民的思路過于發散,這些核心的技術,不會輕易交出來,否則為何美制F-16這樣老舊的機型美方都能鎖機?
千萬別把善心當冤大頭,一味的索取,你說優先采購,優先到貨,都可以滿足,生產線和技術共享這想法還是就此打住,完全沒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