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新聞很有意思,法國陣風戰斗機剛在印巴沖突中0:4輸給中國殲-10C,轉頭就主動邀請中國殲-10C戰斗機,攜帶霹靂-15E空空導彈參加2025年巴黎航展,甚至想將展位安排在“陣風”戰斗機旁邊。
法國這個舉動看起來很大度,但實際上是暗藏了三個小心思。
4月底,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印度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指控是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干的。至此,雙方不斷發生摩擦。
5月初,局勢升級,印巴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空戰??諔鹬兄袊斓臍?10C戰斗機,可謂是大放異彩,打出了“零戰損、高戰果”的漂亮成績。巴基斯坦空軍對這款戰機那是贊不絕口,稱它是能改變“游戲規則”的利器。
殲-10C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超強的超視距作戰能力。身上裝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能超過240公里。再配上霹靂-15空空導彈,這款導彈射程有200公里。這么一組合,就形成了“先發現敵人、先開火攻擊”的戰術優勢。
在這次沖突里,巴基斯坦空軍靠著ZDK-03預警機和殲-10C,組成了一個“天眼+利爪”的作戰體系。預警機就像空中的眼睛,能提前發現敵機;殲-10C則像鋒利的爪子,在印度戰機還沒進入有效攻擊范圍的時候,就可以率先發動攻擊。
從公開的戰報來看,至少有4架印度的“陣風”戰機,被霹靂-15導彈給打了下來,其中一架戰機的殘骸還掉在了巴基斯坦境內,飛行員也被俘虜。
對于這一戰績,法國達索公司就慘了,因為“陣風”戰機失利,公司股價暴跌了7.2%。埃及那邊,原本正在和法國談采購12架“陣風”戰機的事兒,也暫時擱置,開始考慮性價比更高的殲-10C了。
法國陣風戰斗機在國際市場名氣很大,號稱是一款多用途作戰能力的四代半戰機。熱銷全球多個國家,海外訂單量超過300架。
但是因為這次印巴沖突的影響,真實實力被質疑。法國對此很憋屈,覺得是印度的體系有問題。
印度空軍依賴“萬國牌”裝備,作戰體系也是松散的狀態。不同國家生產的武器裝備在通信協議、數據鏈標準、維護保養方式等方面有差異,就好比讓一群說著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強行組成一個團隊去執行任務,協同作戰的難度可想而知。
陣風戰斗機自身性能先進,具備優秀的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但當它與印度空軍中來自俄羅斯的米格系列戰機、美國的C - 17運輸機等其他國家的裝備共同作戰時,就暴露出體系兼容性的問題。
例如在情報共享方面,不同裝備獲取的信息難以快速、準確地整合,導致指揮決策出現延誤;在作戰行動配合上,各裝備之間的協同節奏被打亂,無法形成有效的作戰合力,這也就是法國覺得憋屈的原因。
為了找回場子,法國就想邀請咱們的殲-10C等武器參加今年的巴黎航展。當然,除了想找回場子之外,法國還暗藏了三個小心思。
1、借“對決”話題刺激軍火市場
巴黎航展,是全球航空領域里有名的大盛會,在全球眾多航展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2023年的巴黎航展,場面更是宏大得超乎想象。展覽面積足足有12.5萬平方米,來自46個國家的2500家展商齊聚一堂。
在這里,各種先進的航空技術和裝備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F場簽約成交額更是高達1500億美元,足以說明巴黎航展在全球航空貿易中的地位。
這次航展,法國邀請殲- 10C與“陣風”戰斗機同臺競技,那場面必定是充滿話題。這兩款戰機都是各自國家的明星產品,一亮相必然會在航空界掀起一場輿論熱潮,大家肯定都在猜測,到底誰更勝一籌。
法國人很精明,早就瞅準了這個“蹭熱度”營銷的好機會。打算借著這個平臺,好好展示一下“陣風”的改進型號,說不定還會推出“陣風+新型導彈”的組合套餐。
達索公司的官員還公開表示,殲- 10系列戰機在研發理念上與法制戰機存在“理念延續”。這話里話外,好像暗示著法國或許想借此機會,偷偷反向學習一下中國在航電系統與導彈集成技術方面的先進經驗。
這種“以對手為師”的策略,看似有些“丟面子”,實則是把危機巧妙地轉化成了技術升級的大好契機。
2、借機“偷師”中國航電系統
法國對殲- 10C的興趣,絕不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簡單。殲- 10C搭配霹靂- 15E空空導彈,在印巴空戰中可是大放異彩,打出了4:0的驚人戰果。
這款導彈有著200公里的超遠射程,還有先進的主動雷達制導技術,就這兩點就已經把“陣風”標配的“米卡”導彈遠遠甩在了后面。
法國空軍和達索公司心里著急,他們特別希望能近距離好好觀察觀察這霹靂- 15E導彈。
看看是怎么掛載在殲- 10C上的,這掛載方式說不定藏著不少門道;再瞧瞧它的雷達反射截面,這關系到導彈在戰場上的隱蔽性;還有它和殲- 10C火控系統的協同機制,這是導彈能不能精準打擊目標的關鍵。
殲- 10C配備的分布式光電孔徑系統(EODAS)和頭盔瞄準具,也是飛行員的神器。有了這些裝備,飛行員在戰場上就能實現“看哪打哪”的離軸攻擊能力。
“陣風”雖說搭載了“頻譜”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在多目標跟蹤和抗干擾能力上,還是存在不少短板。
法國人心里清楚,要是能通過航展獲取中國戰機的航電架構信息,說不定就能給他們的“下一代戰斗機”(NGF)研發進程按下加速鍵。
法國這種“偷師”的策略早就有先例了,冷戰時期法國就通過合作項目,從美國F- 16那里獲取了部分技術,最后成功發展出了“幻影”2000。
這次邀請殲- 10C參展,法國很可能就是想復制這一路徑。想通過在公開展示中的細節觀察,反向推導中國在隱身涂料、氣動布局等領域的突破。
3、用“開放姿態”重塑大國地位
法國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國,一直以來都懷揣著在軍事領域實現自主化的雄心壯志。不過現實卻給法國澆了一盆又一盆冷水,讓它在軍事自主化的道路上屢屢受挫。
就說德國推動“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法國原本滿心期待能在這場重大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可誰能想到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法國和德國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法國看著自己在項目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小,心里憋屈。
還有澳大利亞撕毀潛艇合同,更是讓法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存在感大幅削弱。原本法國在印太地區有著自己的布局和野心,合同一撕就像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讓法國在國際上的形象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法國通過公開邀請中國參展,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也是向全球買家傳遞一個信號,法國不怕競爭。
還能巧妙地把之前“陣風”被質疑實力的事件,轉化成了一次“技術交流”的契機。避免了法國“輸不起”的輿論陷阱,維護了自己的“體面”,又為未來中法在預警機、發動機等領域的潛在合作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法國的“小心思”背后,是國際軍貿市場格局的變化。長期以來,“歐洲三劍客”(“陣風”“臺風”“鷹獅”)壟斷中型戰機市場,但殲-10C的崛起打破了平衡。
巴基斯坦空軍的實戰表現證明,中國戰機有與西方頂尖裝備抗衡的能力。法國邀請殲-10C參展,算是被迫接受“技術對等交流”的新現實。
中國可以通過航展展示殲-10C與霹靂-15E的組合,實質是在向全球買家傳遞“中國標準”的可靠性。這種技術自信的展示,能削弱西方軍火商長期構建的“技術壟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