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親緣散。”
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再疏遠,逢年過節總還能聚一聚。
可一旦父母走了,各家有各家的日子,人心往往就散了。
再回兄弟姐妹家走一遭,才會看清許多事。
那些為錢紅過臉的,對父母甩過臉的,為陳年舊事記仇的,早已給人生埋下伏筆
1、爭奪遺產最厲害的人,多半是晚年受窮的人
老話說:“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心里只裝得下蠅頭小利的人,對父母兄弟姐妹的付出視而不見,只盯著父母口袋里的那點遺產。
他們以為爭到了就是賺到了,卻不知自己失去了最寶貴的親情。
可當金錢逐漸散去,才會發現身邊空無一人,內心的孤獨往往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真正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那些愿意與你共度風雨的親人。
人到中年,多體諒兄弟姐妹的不易,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傷了和氣。
從前有個叫周大富的商人,家里有五個兒子。
他臨死前把家產平分,特意額外留了一箱銀子給最老實的老五,囑咐他關鍵時刻再用。
結果葬禮還沒辦完,老大就帶人翻賬本,硬說老五多拿了錢,聯合兄弟幾個把老五趕出家門。
老五孤身一人帶著那箱銀子去了南方,做起茶葉生意。
幾十年后,他憑著自己的本分踏實成了富甲一方的茶商。
而他的四個哥哥卻下場慘淡,老大輸錢敗光家產,老二吃官司賠了田地,老三生病沒錢治癱在床上,老四投資失敗負債累累。
他們聽說老五發財了,又上趕著來認親。
而老五閉門不見,只讓下人回了一句話說:“當年是你們用那些銀子買斷了我們的兄弟之情。”
作家巴金曾說:“錢并不會給人增加什么,它反而讓人更赤裸裸地看到自己的貧乏。”
有些人為了爭奪一點遺產,不惜與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他們看似得到了利益,實則失去了更多。
這樣的人,晚年往往過得凄涼。
當他們回首往事才會發現,自己錯過了太多珍貴的時光和溫暖。
親情斷了不能修補,人品爛了補救不回。
父母留下的那點錢,救不了窮,更救不了心。
2、拒絕贍養父母的人,多半是家風不好的人
古人云:“孝道之虧,殃及子孫。”
一個人怎么對父母,他的孩子就怎么對他。
那些在父母病床前推三阻四的子女,往往自己的兒女也有樣學樣。
家風會代代相傳,最后報應全落在自己頭上。
古時候有兩兄弟,一個叫李衛,一個叫李敦。
他們的母親早逝,父親辛苦把兩兄弟拉扯大。
后來父親年老癱瘓在床,本來商量好的兩個兄弟輪流照顧。
可每次輪到李衛照顧父親,他就找借口躲出去,推脫說生意忙。
他妻子做的更過分,嫌老人吃飯慢,甚至當著公公的面摔碗摔筷子。
李敦不忍看到父親在李衛家受委屈,干脆把父親接到自己家里照顧。
他每天給父親端屎端尿,洗衣做飯,毫無怨言。
李敦的妻子也很賢惠,對公公照顧有加。
父親在李敦家安然度過晚年,李敦的兒子也受到李敦言行的教育,十分孝順。
每日陪在李敦身邊,給他講笑話解悶,天氣好的時候還用車推著父親出去曬太陽。
李敦晚年生活幸福,子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
可到了李衛老的時候,就是另一種光景。
李衛當年對父親的所作所為都被自己兒子看在眼里。
面對衰老虛弱的父親,他兒子根本不管不顧。
生病了不給李衛請大夫治療,直接把父親丟在柴房里自生自滅。
臨死前他想喝口水,兒子就在門外卻裝作沒聽見。
《后漢書》中講:“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
一個人如果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那他的家風往往也是敗壞的。
敗壞的家風,會讓人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無法自拔。
而一個良好的家風,則能夠培養出有責任心、懂得感恩的后代。
對父母刻薄的人,教不出感恩的孩子。
人老了才會發現,孝順不是做給父母看的,而是修給自己用的。
3、放不下舊賬的人,多半是內心很痛苦的人
《論語》有言:“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人生苦短,何必讓過去的恩怨情仇繼續糾纏自己。
若事事都記掛在心,只會讓自己活在過去,無法享受當下。
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和怨恨,兄弟姐妹間的關系也能更加和睦。
民國年間,胡適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胡嗣稼,比他大二十多歲。
胡適小時候,這個哥哥對他并不好,總覺得母親偏心,動不動就找茬。
有一次,胡適背書沒背熟,哥哥直接拿戒尺打他手心,打得腫了好幾天。
母親心疼,卻不敢攔,只能偷偷抹眼淚。
后來胡適去上海讀書,哥哥還寫信罵他浪費錢,說讀書沒用,不如早點賺錢養家。
胡適成名后,哥哥卻態度大變,開始巴結他,甚至想讓胡適幫他謀個差事。
身邊人都勸胡適別理他,畢竟當年這人對胡適母子倆那般刻薄。
可胡適卻主動每月寄錢接濟哥哥,還托人給他找了份清閑的工作。
有人問他為什么以德報怨,胡適說:“我不是原諒他,我是放過自己。若一輩子記恨,累的是我的心。”
晚年的胡嗣稼窮困潦倒,胡適依舊定期寄錢,直到他去世。
他的葬禮上,胡適沒掉一滴淚,只說了一句:“我們這輩子的恩怨到此為止。”
莫言在《生死疲勞》中寫:“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記仇的人,其實最苦的是自己。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是世上唯一和你有血緣的人。
珍惜與手足的情誼,別讓過去的恩怨,絆住后半生的幸福。
放下舊賬,不是原諒別人,是放過自己。
有句老話說:“姐妹連肝膽,兄弟同骨肉。”
父母走后,兄弟姐妹就是彼此的退路。
爭遺產的,晚年凄涼,不孝父母的,子孫學樣,記舊賬的,苦的還是自己。
人到老年才懂,世上最蠢的事,就是和至親算賬。
畢竟一母同胞的情分,比什么都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