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布報名馬拉松配速員
以及耳機測試員等虛假消息
將騙取的押金全部用于個人消費
14名大學生聯合報案
該名“跑圈第一騙”終落網
近年來,“圈子”文化在年輕人中愈發盛行,許多人因共同興趣結識而成為好友,大家對于“同好”也總會不自覺地多些信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種心理,混進特定“圈子”實施詐騙。
據悉,經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害人遍布全國各地的“跑圈第一騙”案塵埃落定,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2萬元。近日,海淀區檢察院兩位辦案檢察官向筆者還原了該案的辦理過程。
14名大學生聯合報案
詳細的證據降低了后續取證難度
“跑圈”,即馬拉松相關的圈子。林某長期活躍其中,他不僅是跑者,還為全國各地馬拉松賽事拉資源,人脈廣泛,在“跑圈”小有名氣。從2018年開始,網上陸續出現關于林某涉嫌詐騙的曝光帖,不少人稱其為“跑圈第一騙”。然而,直至2024年,林某才最終落網。
“案件得以告破,緣于14名北京大學學生發現被同一個人騙了押金,于是選擇聯合報案。”海淀區檢察院檢察官孔鶴介紹。
2024年4月11日,北京大學在讀學生小敏(化名)在中長跑微信群中,看到一名同學轉發的某品牌耳機測評活動,遂通過該同學添加了林某的微信。林某稱,該耳機測評活動并不收費,但需要先繳納1099元押金,測評結束后會退回押金并贈送耳機。小敏信以為真,把押金轉給了林某。隨后林某又向小敏介紹,秦皇島和蘭州的馬拉松配速員都缺額,他可以幫小敏報名,但同樣要先交699元和899元作為配速員免費裝備的押金。
“配速員作為志愿者和選手們的‘移動計時器’,能以穩定的配速帶領相同速段的選手一起奔跑,在選拔中,要求馬拉松比賽經驗豐富。”據孔鶴介紹,擔任配速員通常可以享受免費的賽事名額、高質量裝備以及食宿福利等,對于跑者有很大吸引力。
出于對校內同學和“圈內人”的信任,小敏沒有過多懷疑,很快便轉賬并提供了個人信息。然而,小敏既未收到耳機,也未收到官方的配速員入選通知。林某先以貨運不通暢等理由搪塞,后來干脆不回復消息。小敏察覺不對勁,向耳機品牌方和馬拉松組委會確認,得到“從未組織此測評活動”“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招募配速員”的答復。
小敏與多名同學溝通后發現,同一時間段內竟有13名同學和其有相似經歷。2024年4月21日,小敏等人前往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報案。
“這些同學沒有分散、單獨報案,而是詳細整理了轉賬憑證、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為公安機關確定犯罪事實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后續的取證難度,促成了案件的辦理。”孔鶴說。
2024年4月23日,公安機關在浙江杭州將林某抓獲。7月,該案被移送海淀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配速員資格、耳機和跑鞋的測評渠道,完全是林某虛構的,他將騙取的押金全部用于個人消費。”孔鶴介紹,林某只給這些被害人寄過一雙穿過的二手跑鞋和一副用過的耳機。
經查,自2024年4月至案發,林某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報名馬拉松配速員以及耳機測試員等虛假消息,騙取小敏等14名大學生共計3.3萬余元。
起初,林某并不認罪,辯稱自己沒有詐騙意圖,僅因能力不足,在收取押金后沒能拿到參賽名額。辦案檢察官多次對林某釋法說理,最終使其如實交代罪行,自愿認罪認罰,并全額退賠了被害人經濟損失。
賽事贊助商員工同樣被騙
被告人利用被害人對熟人
推薦的信任作案
“案件辦理遠沒有結束。”海淀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霍晨雪介紹。該院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各社交平臺存在大量曝光林某詐騙的帖子,林某極有可能在多地作案,經向公安機關確認,得知上海、遼寧兩地移送的林某其他犯罪事實,其中還有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的報案記錄。
2023年11月,林某自稱是杭州馬拉松賽事的招商負責人,通過其他賽事公司員工介紹,添加了無錫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呂先生的微信,并就產品推廣業務進行往來。據呂先生的報案記錄顯示,2024年1月,林某謊稱自己手中有多個馬拉松賽事的參賽名額,可以賣給呂先生,呂先生隨即給林某轉賬8.55萬元為50個朋友購買參賽名額。轉賬后,呂先生多次催促,但林某始終推脫,未提供任何名額。
2024年3月,呂先生在網上發現眾多網友對林某的曝光后,前往當地派出所報案。后該案與小敏等人被詐騙案并案處理。
“據林某供述,他從2020年起便以收取押金的方式給他人提供馬拉松賽事參賽資格。最初,林某確實有獲取參賽名額的渠道,發現收益可觀后,便動起了歪心思,即便沒有名額或只有一兩個名額,也會對外宣稱有十幾個名額,以騙取報名押金。”霍晨雪進一步解釋道,“林某的詐騙手段并不復雜,主要利用被害人對熟人推薦的信任。這些被害人大多像小敏和呂先生一樣,經周圍人介紹認識林某,因此沒有懷疑林某的‘官方身份’,從而被騙。”
經查,2023年11月至2024年,林某虛構自己具有給他人辦理馬拉松配速員、進行耳機內測等資格,并虛構了報名需要繳納押金的事實,騙取多名被害人11萬余元。海淀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林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2024年8月,海淀區檢察院依法以涉嫌詐騙罪對林某提起公訴。同年10月,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2萬元。
多人小額被騙難題如何解
查找其他被害人
盡可能收集更多證據材料
筆者注意到,有網友稱,早在2018年,林某就以賽事工作人員名義在各地騙取報名費、各類押金、供應商費用等,并在2023年因經濟糾紛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且被限制高消費。
為何行騙多年,林某卻沒有受到刑事處罰?孔鶴分析,一方面是許多被害人被騙金額小,且分散在多地、缺乏聯動,在報案后往往因被騙金額小而達不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另一方面,林某善于“鉆空子”,將騙取小額錢財的行為偽裝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之舉,在騙局被拆穿后,他會作出退費等償還損失的承諾,隨后以“沒錢”等理由拖欠。除此之外,許多被害人出于怕麻煩、仍然期待林某主動賠償等心理,至今沒有報案。多個因素導致林某身上雖然存在不少經濟糾紛,但其中很少能被認定為構成詐騙罪。“直到14名大學生聯合報案、共同舉證,才使林某落網。”孔鶴說。
霍晨雪表示,這起案件也反映出被害人的維權困境。“我們建議,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和其他被害人共同報案,累計計算犯罪金額,盡可能收集、整理更多的報案材料,比如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這些都有利于案件的立案與偵破。”霍晨雪說。
“辦案機關要加強溝通、聯動,形成合力。比如,檢察機關可引導公安機關根據已報案被害人提供的線索,查找其他可能的被害人,全面做好取證工作。同時圍繞詐騙手段、資金流向等關鍵點固定證據,明確電子數據(如聊天記錄、轉賬憑證)、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等證據的收集規范,避免因證據不足導致無法立案。”孔鶴補充道。
該案同樣給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敲響了警鐘。林某的違法行為很早便被曝光,但各地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未及時發現或發現后未及時對林某作出實質性抵制,也未協助跑者報案,這使得林某能夠持續行騙,直至案發。
“作為目前國內熱門賽事類型,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應承擔更多的審查責任,不應放任騙局的擴大。”孔鶴說,對于廣大跑者來說,警惕“內部名額”“押金退還”“免費裝備”等話術是關鍵,不管是參加馬拉松比賽活動還是其他興趣圈,都不要輕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資格、門票售賣等,必要時可向官方核實真假,謹防被騙。目前,多地馬拉松賽事已要求實名制報名,明確禁止名額轉讓,并提醒跑者通過正規渠道報名。
敲黑板
●許多被害人被騙金額小,且分散在多地、缺乏聯動,在報案后往往因被騙金額小而達不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14名大學生沒有分散、單獨報案,而是詳細整理了轉賬憑證、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為公安機關確定犯罪事實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后續的取證難度,促成了案件的辦理。
●林某的詐騙手段并不復雜,主要利用被害人對熟人推薦的信任。這些被害人大多經周圍人介紹認識林某,因此沒有懷疑林某的“官方身份”,從而被騙。
●林某的違法行為很早便被曝光,但各地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未及時發現或發現后未及時對林某作出實質性抵制,也未協助跑者報案,這使得林某能夠持續行騙。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應承擔更多的審查責任,不應放任騙局的擴大。
●辦案機關要加強溝通、聯動,形成合力。比如,檢察機關可引導公安機關根據已報案被害人提供的線索,查找其他可能的被害人,全面做好取證工作,同時圍繞詐騙手段、資金流向等關鍵點固定證據,避免因證據不足導致無法立案。
來源:檢察日報·法治新聞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