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實“三個管理”,未檢條線如何用足、用好、用活業務數據態勢,推動“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落到實處?行動揭曉答案——
“云端會診”
破解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難題
4月30日一早,江蘇等8個省檢察機關未檢條線的工作人員就已做好準備,靜候2025年第二次未成年人檢察業務專題問題分析研判電視電話會議的召開。他們面前整齊擺放的資料里,系統梳理了2025年第一季度未檢工作的數據分析情況、業務態勢、突出問題以及針對性改進建議。會上,8個省檢察機關針對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和綜合履職辦案質效等情況作了專題分析研判。
4月15日召開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擴大)會議指出,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雙下降”態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鞏固成效、總結經驗,堅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勢頭。
在未檢條線,這樣的“云端會診”已成為工作常態——2024年以來,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每個季度都對未檢條線重點業務問題進行會商研判,哪個方面有問題就及時加強指導,透過面上數據情況解決辦案中存在的問題,推動“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落到實處。
新型毒品犯罪增多
檢察助力直擊涉毒治理痛點
近年來,青少年涉毒問題受到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多地檢察機關指出未成年人涉毒案件呈現的新態勢:所涉毒品主要為依托咪酯等新型毒品,常見手段是吸食含有該成分的電子煙。
“在2024年已辦理的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犯罪案件中,吸食依托咪酯的情況在該類犯罪案件總量中占比較高。”湖南省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負責人說。鑒于此,該院積極協同省委政法委、省戒毒管理局聯合開展專題調研,調研成果為后續防范與治理未成年人涉毒問題提供了有力依據。
早在2023年10月,依托咪酯就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目錄。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衢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陳瑋在工作中發現,依托咪酯被列入管制藥品后,市面上很快出現了一些替代物。“要加強對麻精藥品和新型毒品的管制,推進對新型毒品的監測和研究,出臺相關指引,加大偵查和打擊力度,切斷新型毒品供應鏈。”她還建議檢察機關聯動家庭、學校、社會等構建多元化的禁毒宣傳教育體系,進一步強化戒毒幫扶救助,做好青少年戒毒康復“后半篇文章”。
最高檢2024年6月發布的懲治涉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濫用犯罪典型案例中有一例向未成年人販賣致幻電子煙的案件。2023年10月,劉某永多次向未成年人楊某茵等販賣含依托咪酯的電子煙彈并容留其吸食。
在辦理該案中,檢察機關多次與公安、教育、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會商,形成工作合力,同時督促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涉毒問題進行專項排查,將發現的情況形成臺賬并跟蹤回訪。檢察機關還深入推進法治進校園工作,開展校園禁毒教育專題講座,加強青少年識毒防毒教育,構建毒品犯罪預防教育全覆蓋體系。
“各地檢察機關要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嚴格辦案和規范履職,條件成熟的,可因地制宜通過制發檢察建議、開展公益訴訟、發布情況通報等方式,依法推動相關部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共同解決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副廳長陳曉說。
從社會調查入手
推動附條件不起訴案件高質效辦理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作為司法領域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規定,一直以來備受社會關注。在近兩年的司法實踐中,全國檢察機關持續加大幫教力度,創新工作機制,著力提升幫教實效。例如,量身定制的幫教方案、精心挑選優質的觀護基地、大力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等。盡管如此,仍有個別涉罪未成年人未能通過考驗期。
“2024年,從我省撤銷附條件不起訴的原因來看,在考驗期內實施新的犯罪、發現漏罪和嚴重違反考察規定的情況都有。在新犯罪所涉罪名中,盜竊罪、聚眾斗毆罪、涉毒品犯罪的占比較高。”會上,江蘇省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負責人如是分析。
江蘇所面臨的狀況與不少地區檢察機關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類似,這折射出當前未成年人幫教工作仍存在亟待破解的深層次問題。經過深入分析研判,一個事關幫教成效的關鍵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社會調查。
與會人員指出,不少附條件不起訴后起訴的案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會調查不夠深入、全面的情況。比如,有的案件關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的材料缺乏個性化分析,對未成年人重復犯罪可能性分析、人際關系及社會交際等方面調查存在一定疏漏,導致對涉罪未成年人社會危險性、再犯可能性評估不足。
“要扎實做好社會調查工作,準確把握附條件不起訴的適當性及所附條件的針對性,為后續有序開展矯治幫教工作奠定基礎。”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副廳長李峰強調,要做好檢察環節社會調查工作,同時要深入推進考察幫教工作,對缺乏家庭監護條件或家庭監護不力的涉罪未成年人,準確適用社會觀護、專門教育等措施,確保涉罪未成年人重塑正確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最大程度降低再次犯罪風險。
同題共答
精準“開方”直擊“癥結”
記者了解到,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于2023年底著手部署辦案質效分析研判工作;2024年以來正式在每季度召開未檢條線分析研判會商會,邀請部分省級檢察院參與,全國四級檢察機關未檢條線緊密圍繞如何充分發揮業務數據分析研判功能“同題共答”。
“這個機制旨在及時發現辦案中的問題,凝聚智慧、精準施策,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工作要求。過去一年,未檢條線圍繞綜合履職、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重點議題,多次組織召開專題研判會,基本覆蓋了所有省級檢察院。”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廳長缐杰介紹。
據了解,多地檢察院每季度也自行組織會議,解決本地辦案中的實際問題——
河北省檢察院通過業務數據分析發現未成年人盜竊犯罪高發,針對性制定了四項預防措施,促推此類案件的刑事立案數和人數環比分別下降31.9%和32.5%。
安徽省宣城市檢察機關針對本地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未成年子女獨自居住易引發犯罪或遭受侵害的情況,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解決在讀學生的住宿需求。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檢察院針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較高的情況,通過推動強制報告制度落實、搭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聯合多部門填補制度盲點等舉措,使當地此類犯罪顯著下降,獲全國人大代表高度評價。
“通過對重點案件類型、重點辦案領域、重要業務態勢進行分析研判,能進一步激發未成年人檢察業務數據效能,增強對下指導的科學性與操作性,確保全國‘一盤棋’,同時又充分考慮各地的特殊性,使開出的‘藥方’更加對癥本地實際。”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石獻智表示。
“各地未成年人犯罪和遭受侵害的情況不盡相同,只有精準‘把脈’,才能找準措施。希望各地檢察機關都能用足、用好、用活業務數據,實時關注數據變化,不斷優化保護措施,確保每一個孩子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許灣鄉李靈希望小學校長李靈表示。
“今年,未檢條線要結合辦案質效分析與未檢案件質量抽查、評查工作,切實規范未檢業務管理,持續推動解決數據態勢所反映的類案問題,并不斷強化未檢案件管理。各地未檢部門要善于擇取凸顯業務態勢、問題與規律的數據項,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和水平,把重點聚焦到法律監督職能上、落腳到檢察履職辦案上,以高質效未檢履職促推‘六大保護’融通發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缐杰強調。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記者:郭榮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