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李一諾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工人家庭。
父母為了生計整日加班,小小的她早早就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
12 歲那年,家里的氛圍愈發壓抑,看著母親躲在家里偷偷掉眼淚。
李一諾說出了那句改變家庭命運的話:
“不如離婚吧,我和你一起生活。”
就這樣,母女倆開始相依為命。
母親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兒,成了李一諾最好的人生教科書。
在工廠里,母親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硬是從普通工人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還被派去德國學習新技術。
母親對李一諾的教育同樣嚴格,有次數學考了 80 分,母親發現是因為粗心丟分后,直接拒絕在試卷上簽名。
還告訴她:“現實不會給第二次機會。”
這句話就像一顆種子,種在了李一諾心里,從那以后,她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
1996 年,李一諾憑借超強的自律和努力,以山東省第一的成績保送清華大學生物系。
為了能離女兒近一點,母親辭掉工作,跑到北京南郊打工,每個周末都騎著車去學校看她。
在清華,李一諾還結識了好友顏寧,兩個性格迥異的姑娘,一起度過了難忘的大學時光。
四年后,她們雙雙赴美深造,李一諾拿著全額獎學金,去加州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博士。
2004 年,博士畢業的李一諾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 放棄科研,跨界進入麥肯錫。
初入職場,辦公室里就她一個中國面孔,面對陌生的商學知識,她沒有退縮。
別人下班休息,她卻留在辦公室補課,向同事請教,查閱資料、拆解案例,常常忙到深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重要的分析項目中,李一諾提交的數據邏輯清晰、策略精準,一下就得到了德籍高管的認可。
從那之后,她開始接手核心項目。
2008 年,李一諾被調回中國,主攻醫療行業。
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她就晉升為麥肯錫全球合伙人,還是中國區首位女性合伙人,妥妥的職場大女主。
讓人佩服的是,李一諾在拼事業的同時,也沒落下家庭。
2001 年讀博時,她和丈夫申華章結婚。
2008 - 2012 年,她連續生下三個孩子。
懷孕期間,別的孕婦可能在家安心養胎,她卻照常推進客戶項目,完成匯報與交付。
別人十年才能走完的成長路,她四年就完成了,還順利實現了從職場精英到三胎媽媽的身份轉變,這時間管理能力簡直絕了。
2015 年,李一諾收到了比爾?蓋茨的來信,邀請她加入基金會,主導在中國的慈善事務。
蓋茨告訴她,全球每年有三十多萬名兒童死于瘧疾,可研究經費卻遠遠比不上治療脫發的投入。
這個巨大的反差,深深觸動了李一諾。
她二話不說,辭去了麥肯錫的高薪工作,哪怕降薪三分之二也在所不惜。
在蓋茨基金會,李一諾把商業咨詢中積累的技能,迅速轉化成了公益策略執行力。
她主導發布中文版全球健康戰略白皮書,和科研機構、媒體合作,還經常在社交平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公眾介紹基金會的工作。
2021 年,李一諾又一次做出了改變人生的決定 —— 投身教育事業。
起因是為孩子擇校時,她發現應試體系和國際課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割裂。
于是,她決定自己創辦學校,探索一條結合中西教育優勢的新路徑。
2016 年,“一土教育” 誕生了,以社區化教育模式運行,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責任感。
創業的過程并不輕松,剛開始學校只有幾十名學生,六年內搬了九次家,資金也十分緊張。
但李一諾沒有放棄,親自選址、招人、參與課程設計,一步一個腳印。
到 2023 年,“一土教育” 已經在北京、廣州、硅谷設立了分校。
從科學家到商界精英,從三胎母親到公益領袖,再到教育創業者。
李一諾完成了三次跨界,涉足科研、咨詢、公益、教育四個領域。
她的人生沒有預設的劇本,每一個關鍵節點,她都憑借著勇氣和行動,開辟出了全新的道路。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固定的模板,只要敢想敢做,就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