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俄羅斯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勝利日閱兵活動,并邀請了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參與觀摩。
考慮到目前俄烏戰爭依舊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俄羅斯的此次閱兵,引起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
有評論說,從閱兵式上俄軍的整齊待發可以看出,俄羅斯目前的軍事實力,依舊不容小覷,但俄烏戰場上俄羅斯軍隊的表現,卻始終未能讓人滿意。
(俄羅斯閱兵)
考慮到現在,俄羅斯雖然取得了戰略優勢和戰場主動權,但烏克蘭軍隊依舊可以組織起有效的進攻和防御,俄羅斯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削弱的。
那么面對這種情況,俄羅斯的重要伙伴,中國將如何應對?答案很簡單,中國在全世界的布局,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閱兵儀式上的中國軍隊)
俄羅斯的削弱
要聊俄羅斯的削弱,首先就必須要搞清楚一點,就是這場戰爭對俄羅斯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有人說,是戰場上的損失極其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比如俄軍在2022年時的紅利曼戰役慘敗,比如2023年時,俄軍面對強敵,對協同作戰的瓦格納雇傭兵見死不救,比如2024年年底到2025年年初烏克蘭利用無人機大規模襲擊俄軍,甚至敢于進攻俄羅斯的核武器襲擊。
以及烏克蘭方面僅僅因為懷疑俄羅斯生化部隊負責人涉嫌在戰場上使用化學武器,就公開在莫斯科暗殺了這位中將,以及烏克蘭軍隊攻入庫爾斯克,創下了二戰結束后,首次有外國軍隊攻占俄羅斯領土的紀錄。
(烏克蘭軍隊一度進入俄羅斯領土)
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但沒有提到最根本的一個因素,那就是烏克蘭利用這些反抗,徹底撕下了俄羅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遮羞布。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俄羅斯作為冷戰時期,世界唯二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的繼承者,在蘇聯解體時,繼承了蘇聯70%的軍事遺產,依舊是那個跺一跺腳,,能讓歐洲乃至世界都為之震顫的軍事巨擘。
而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軍隊雖然也有折戟車臣戰場的尷尬,但它對格魯吉亞的用兵,對中東各國的干涉,在敘利亞地區對isis等恐怖組織的打擊,甚至瓦格納雇傭兵團在非洲和法軍的幾次交火,依舊給了世人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俄羅斯軍隊,依舊是一支裝備精良、戰術素養過硬、敢于亮劍的鋼鐵之師。
(俄軍)
直到俄烏戰爭爆發以后,世人才發現,這支鋼鐵之師,早已是銹跡斑斑。之前幾次戰績,不過欺負弱小而已。
俄軍在這場戰爭中爆發出的系統性腐敗;協同不順;戰術僵化;現代化體系薄弱;對現代戰爭理解不夠等多個致命缺陷。
雖然這些缺陷伴隨著戰爭的發展,一度得到了緩解,俄軍在戰場上的優勢更加明顯,但毫無疑問,正是這些缺陷的存在,讓俄羅斯的軍事地位一落千丈。
(俄軍)
很多曾礙于俄羅斯軍力的國家,也就有了膽子給俄羅斯唱起了反調,這對于一向以軍事強硬立國,憑借自身軍事強國形象在地緣政治中縱橫捭闔的俄羅斯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因為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上,最強硬的法寶,就是強大軍事實力的戰略威懾力。而現在,烏克蘭人用實際表現,告訴世界,不要害怕俄羅斯,它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強大。
這就意味著,俄羅斯最強法寶的功能失靈。
對中國的影響和中國的布局
那么,全世界都不怕俄羅斯了,會對中國有什么影響呢。
不得不說,影響還是很大,而這些影響,中國早已是心知肚明,甚至做出了布局,而且布局遠比西方想的要長遠。
先來看有益的方面,中亞方面。在歷史上,中亞國家由于和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直遭受著俄羅斯方面有意無意的控制。
但如今面對俄羅斯在俄烏戰場暴露的諸多弱點,它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對俄羅斯言聽計從。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可以繞過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增加聯系,增加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中亞地區)
尤其是能源方面,中亞方面向中國出口能源,也不必再像以往那樣,過于看重俄羅斯的眼色,。
同時,,中國還可以通過中亞打通至伊朗、土耳其的陸路通道,進一步加強自己對于亞歐大陸的整體影響,實現一帶一路的偉大格局。
(中亞地區的能源十分豐富)
但不利局面,就在于俄羅斯失去了戰略威懾以后,美國勢力可以更加從容不迫的圍追堵截中國。
就比如日本,日本目前已經裝備了多款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中程導彈,目標可以覆蓋中國沿海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按照以往的國際局勢發展,因為中俄兩家的存在,日本萬萬不敢部署這款武器,以引起地方局勢惡化。
(日本已經有了大量中程導彈)
但因為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銳減,中俄美日的互相制衡,落在了中國一家頭上,這才有了美日借機加強軍事同盟,在亞太地區頻繁舉行聯合軍演,對中國形成軍事包圍圈的趨勢。
所以中國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加大俄羅斯的布局,首先,必須要填補俄羅斯實力落后以后,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真空,以免中亞地區在長期依賴俄羅斯維持秩序的情況下,突然因為俄羅斯的松綁,而陷入動蕩,從而獲得與中亞地區互助共贏的基礎,
同時,中國必須加強對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管控,通過軍事演習,不斷增加武器,打消了美國的戰略圍追堵截。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俄羅斯走向了衰落,中國也可以靈活轉向,走向真正的星辰大海,這就是中國的布局。
(中國軍隊)
參考資料 1、新民周刊《軍事|俄烏這回都真打不動了?》 2、環球時報《本報記者直擊莫斯科紅場閱兵》 3、環球時報《“俄羅斯要價太高,但我并不悲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