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BA的純電車尚且被視為雜牌的大背景下,普通合資車企推出的新車型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獲得本土市場的關注了,4月底上市的日產N7(參數丨圖片)卻是為數不多的一個。
這款售價在12-15萬之間的中大型純電轎車在價格上誠意滿滿,但要說到智能化,著實還欠著點火候。
畫虎畫皮難畫骨,表面的模仿總是容易,硬核的精髓卻難以抄襲。
在車機芯片的配置上,日產N7參照了行業的主流做法。
低配車型選擇高通驍龍8155,滿足基礎的交互需求,高配車型選擇性能更強勁的驍龍8295P,以支持更流暢的3D渲染、多屏互動、多任務處理、AI語音等高階座艙功能。
在座艙大模型的配置上,日產N7也向本土車企看齊,采用了以DeepSeek R1做慢系統、其它模型做快系統的快慢雙系統配置。
本土車企在座艙大模型慢系統的選擇上非常整齊統一。
一則是因為DeepSeek R1的實力著實讓人沒脾氣。
二則是因為DeepSeek R1的推理部署成本低,而且開源得極其徹底。
至于快系統,無力自研的車企會選擇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科大訊飛的星火等第三方大模型,稍微有點追求的車企都有自研之意。
比如小鵬的XGPT、蔚來的NOMI GPT、理想的Mind GPT、華為的盤古、長安的天樞、吉利的星睿、長城的Coffee,日產N7選擇DeepSeek R1和訊飛星火,表明其無意或無力在座艙大模型發力。
雖然在短期之內,在與大模型相關的用戶體驗上,日產N7與其他車型沒有太大的差距。
但放在長期的視角下,依賴第三方大模型,會造成在決定智能座艙體驗的關鍵技術上受制于人。
衍生出來的后果便是,軟硬件深度協同程度低,多模態交互定制開發節奏慢,車企喪失了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掌控權,且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無法打造出差異化的用戶體驗。
當然或許有人覺得有沒有座艙大模型都不會對用戶體驗產生太大的影響,這種想法有些刻舟求劍。
放眼整個2024年,幾乎所有座艙大模型的確都是在蹭熱點,但是進入2025年之后,大模型開始轉入實用階段,再給它兩三年時間,它的表現絕對會晃瞎你的雙眼。
一分錢一分貨,不同的配置賣不同的價碼是幾乎所有終端產品的通行做法。
日產N7有Air、Pro、Max三大系列,共計五個配置版本,但是只有售價為14.99萬元的頂配Max版支持高速NOA功能,這表明日產N7這款車在輔助駕駛上過于保守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今年二月份,比亞迪推出全民智駕戰略,支持高速NOA功能的車型售價一路下探到了7.88萬元。
對比如此尷尬,讓人不由得好奇,日產N7的產品定義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問題。
有來自成本的壓力,也有孱弱研發實力的掣肘,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這款車主要的目標市場是海外而非中國本土,以至于主要考慮因素并不是中國消費者的普遍需求。
因為,無論是行業數據還是市場研究都顯示,中國本土的消費者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需求顯著高于海外市場。
小鵬汽車得以逆襲,離不開其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的前瞻性布局。
比亞迪、長安、吉利、奇瑞進入2025年以來相繼發起科技平權和全民智駕運動,其核心的動力也來自于這里。
日產N7雖然在整體售價上比較有誠意,但若是做一下橫向對比,它在智能輔助駕駛上確實過于保守了,這里面反映的其實是更加深層的社會心理問題。
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智能底盤、AI大模型的需求之所以比海外旺盛,來自于經濟長期增長慣性下培養出來的技術自信和樂觀主義。
國外經濟長期停滯或低速增長,消費者對先進科技的接受程度更低,反觀國內,幾十年如一日的中高速增長培養了國民的心氣,使得消費者更愿意接受智能輔助駕駛這種先進科技和新質生產力。
基于這樣的邏輯,日產N7這款車的主要目標市場恐怕真的主要是海外呢!
產品可以照搬,能力卻很難遷移。
通過日產N7的產品定義和功能配置可以發現,其在智能輔助駕駛上依賴外部廠商Momenta,在語音助手上依賴科大訊飛,在座艙大模型上依賴DeepSeek、字節、科大訊飛這些外部技術供應商。
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日產在數據閉環和AI底層核心能力上的缺失。
在L2輔助駕駛逐漸走向L3有條件自動駕駛的關鍵階段,在座艙大模型從噱頭和蹭熱點逐步走入實用階段的關鍵節點。
日產目前雖然可以通過整合頭部外部供應商的技術快速補齊其產品在智能化上的短板,在短時間內滿足主流家庭用戶的需求。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日產的產品必然會因為自身缺乏核心AI底層能力、算法自研能力以及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數據閉環體系,導致其軟件OTA節奏的放緩、關鍵功能更新的延遲,從而在未來的智能化競爭中慢慢掉隊。
當然,這并非等同于要求日產在自動駕駛、座艙大模型領域進行“全棧”自研,而是應該自主創新與產業分工相結合,既避免重復造輪子,陷入低質量的內卷,又能通過與外部合作伙伴的強強聯合,控制軟件更新的合理節奏,并掌控數據的主權。
數據是AI時代的核心資產,只有在自動駕駛數據閉環、座艙大模型領域展開一定程度的自研,才能掌控汽車生命周期中最為肥美的那一段價值鏈,有了數據,就可以通過自動駕駛和座艙大模型衍生出的軟件定義服務和數據服務,挖掘出新的盈利點。
適度開展自研,還可以避免陷入同質化的競爭。比如以第三方大模型實現通用基礎功能,以自研核心算法將品牌的調性、個人的喜好融入到模型里,塑造出具備獨特品牌專屬情感和千人千面的座艙體驗。
從價格上來看,日產N7有一定的誠意,AI座椅也很有意思,不過,單看它的智能化水平,和頭部新勢力車企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