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軍狼兵鐵血魂,旗幟飄揚不退讓。
山河壯美因有他,英勇無畏鑄榮光。
外患內憂烽火燃,狼兵奮起守家園。
戰鼓連天硝煙漫,桂軍出征氣若虹。
狼煙四起戰英勇,鐵血男兒志如峰。”
抗戰時期,賊寇入侵,戰火席卷全國,至此國家危難之際,各地有志之士,紛紛投身軍旅,抵抗外辱。
在這其中,“廣西狼兵”作戰時的勇猛,令敵人聞風喪膽,尤其是其中一位15歲少年的戰績,更是極大的鼓舞了當時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
初生牛犢不怕虎
韋容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西人,眾所周知,在近代,廣西可是名將輩出的省份。
之所以廣西會出這么多的名將,恰恰是因為在民國歷史上,廣西是很多戰爭,軍閥的發源地。
當地當兵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民國,當兵也是很多人的出路之一。
而韋容松的父母,卻并不希望他走軍隊的道路,韋容松的父母最初是希望他能多讀書,將來有個安穩的生活。
但是這樣的期望卻被現實打破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本人也將炮火燒到了廣西。
當時,已經15歲的韋容松,在父母的安排下,還在學堂里學習,但是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打響,國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機之中,這讓年輕的韋容松徹夜難眠。
正因為他讀過書,理解過家國大義,他比起一般的百姓更清楚抗日戰爭的意義何在,如果不能把日本人趕出中國,那么中國就不會有好日子過。
雖然讀書也可以救國,但在當時的危急情況下,投筆從戎才是唯一的出路。
因此,韋容松毅然決然的加入了廣西桂軍。
而他參與的第一場戰役竟然就是著名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況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
當時,中日兩國可謂精銳盡出,完全正面相抗。
據統計,整個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共計出動了約100萬軍隊,戰爭更是曠日持久,整整打了三個多月。
盡管淞滬會戰的結局是以我軍失敗,撤出上海為結局,但這場戰役的意義卻非常重大。
因為當時,日本在發動戰爭之前,就曾經放出豪言,要在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
雖然淞滬會戰我軍敗了,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日軍都僅僅只占領了上海,毫無疑問是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而之所以我軍能夠在各方面都不如日本的前提下,還能堅持三個月的作戰,這其中就少不了桂軍的貢獻。
廣西雖然在歷史上并不算發達地區,但是在戰場上,卻是獨樹一幟的存在,近代歷史上所有人都知道桂軍勇武,關鍵是意志力十分驚人。
在淞滬會戰的過程中,參戰的桂軍即使是在武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也是能做到死戰不退,就這一點,就足以讓日軍頭大。
韋容松雖然當時年輕,也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桂軍勇敢,無畏的精神,他卻是學到了。
在韋容松到達戰場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抵抗,我軍的防線就被日軍強大火力所擊潰。
韋容松和戰友們,等于剛剛到達戰場就陷入了日軍的包圍圈。
這樣的局面,對于一個剛剛上戰場的年輕人來說,不害怕那是假的。
但是韋容松面對這樣的境況卻顯得異常冷靜,他在突圍的過程中學會了打槍,在與敵人遭遇的過程中,學會了拼刺刀,而這些對于韋容松來說,都是妥妥的第一次。
如果不看韋容松稚嫩的臉,或者知曉韋容松才剛剛走向戰場,恐怕很多人都會誤以為他是老兵。
等到韋容松喘口氣的時候,才知道,這場戰役,竟然把桂系的人派來的10個旅給,打的只剩下一個旅,十不存一,足可見戰爭的慘烈。
說實話,一般人要是以淞滬會戰作為軍旅生涯的開局,那絕對是噩夢,畢竟,這場戰役算得上一場絞肉機了,每天都有無數的士兵倒下,鮮血看的人都麻木了。
但韋容松從參軍的那一刻起就打定主意保家衛國,所以,這些場景不但沒有讓韋容松嚇呆,反而極大的激發了他的斗志。
在淞滬會戰結束之后,上海淪陷。
當時,日軍在占領上海,南京之后,主力部隊立刻北上徐州,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通日軍南北兩部的聯系。
這個時候,徐州的位置就相當關鍵了,韋容松跟隨著大部隊去往徐州,而他參與的第二個戰役就是著名的臺兒莊戰役。
臺兒莊,是日軍進攻徐州的重點,日軍為了能夠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派出了第五師團的機械化部隊奪取臨沂,包抄臺兒莊。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桂軍48軍指揮部與外圍陣地失去了聯系。
要知道,一旦失去聯系,就意味著外圍陣地成為孤軍,到時候,里面發生的任何問題,外界均不知曉,想要救援都非常困難。
所以,打通與陣地的聯系至關重要,這個時候,一直以沉著冷靜著稱的韋容松就臨危受命,去探查外圍陣地的情況。
這一次行動,韋容松絕對堪稱孤勇者,沒有多余的彈藥交給他,他所能攜帶的只有四五枚手榴彈,還有一把普通的機槍,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雖然缺少補給,但韋容松還是欣然領命,甚至他在出發之前,就給自己準備了一枚光榮彈,所謂的光榮彈,就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一枚送走自己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手榴彈。
就這樣,韋容松上路了。
不多久,等到韋容松到達外圍陣地的時候,映入眼簾的一幕,堪稱地獄。
因為陣地上除了桂軍士兵的尸體,啥都沒有。
之所以,外圍陣地失去了與本部的聯系,并不是所謂的技術問題,而是因為桂軍將士戰斗到最后一兵一卒,全軍覆滅。
韋容松看到這一幕,心里已經明白了,這片陣地,日軍早就已經掃蕩過,恐怕絕無生還者,而且,為了避免桂軍后援到來,恐怕這里還有日軍的其他的隊伍在這里,專門等待桂軍自投羅網。
此情此景,韋容松只有保持冷靜,尋找著敵人的蛛絲馬跡,其實韋容松明白,自己已經不可能活著回去了,他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死也要帶走幾個日本人一起走。
果不其然,在韋容松的仔細搜索下,他發現了六個日本特工小隊,這幾個人在一個谷地里駐扎。
韋容松找到他們之后,就找了個地方埋伏起來,他知道,最佳的進攻時機需要靠等。
果不其然,一開始,日軍小隊還時刻警戒,以防我軍其他部隊到達這一帶,對他們展開突襲,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根本就沒人來到這里,日軍也逐漸放下了警惕。
等到深夜時分,日本特工的營地也傳來了鼾聲,原來,日軍經過慘烈的戰斗之后,也疲累不堪。
就在這個時候,韋容松毫不猶豫的丟出了所有的手榴彈,他的想法很簡單,萬一只丟一枚,沒炸響,或者投歪了,這些日本人沒炸死就壞事了,要做就要不留后路。
誰能想到,六個經過特訓的特工,竟然死在了一個中國年輕小兵的手里?
而韋容松在殺掉六個特工之后,竟然全身而退,更是堪稱奇跡。
最終,臺兒莊會戰,以我軍取勝告終,韋容松的事跡也得以傳唱。
此后的歲月里,韋容松又跟隨桂軍的隊伍繼續參戰,從臺兒莊輾轉到武漢,參與武漢會戰。
這個時候,韋容松剛剛16歲,入伍還不到一年,武漢會戰中,桂軍主要的任務是爭取時間,然后撤防。
可是,沉著冷靜的韋容松熬過了會戰,卻沒熬過撤退,在后撤的路上,大部隊遭遇了日軍的空襲,沒想到,在空襲中,韋容松中彈,不幸犧牲。
不得不說,對于韋容松來說,他的軍旅生涯堪稱剎那芳華。
雖然只有不到一年,卻參與的都是最艱苦的戰役,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韋容松這樣的士兵浴血奮戰,才積累起了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