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最被熱議的話題之一就是當下“丑書”橫行,很多人甚至提出“是否看不懂的才是書法?”“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否就是不能識讀?”“為什么書法家都寫丑書?”等問題,充分體現出民眾對書法藝術的關注,以及因為審美差異引發的困惑。
書法以丑為美其實并不是今人才開始追求的目標,古人早已開始進行書法審美當中關于美丑的思辨,美丑一直都是書法創造和評價的重要標準。
北周名家趙文淵的《華岳廟碑》用筆結字奇肆,被時人吐槽“觀之欲嘔”,但是也有人認為“獨見矯健”“殊峭拔”,書法的美丑并無定論,主要看觀者看到了哪個層面。
書法史上刻意背離傳統審美的人不在少數,顏真卿、徐渭、楊維楨、傅山、八大山人等等,都曾引起不小的爭議,然而時間終究會驗證他們的藝術價值。
通俗意義上的藝術美代表著大眾和時代普遍認同的樣式,而丑則是叛逆、顛覆、違背傳統審美的結果,這種美丑是普通民眾就能夠分辨的。
而更深層次的藝術美則代表著文化、思想、精神、性格的加持,是藝術的靈魂所在,沒有靈魂的藝術外觀再漂亮也徒有其表,這種美往往需要具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人才能夠品味。
當今民眾所質疑的“丑書”一般指通俗意義上的美丑,也就是外觀是否好看,是對書法最普遍、最簡單、最直觀的一種審美評價。
當今丑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業內高度贊譽,而業外極度厭惡,業內的贊譽有專業性的評價標準,而業外的極度厭惡也許來源于因為看不懂而引發的被叛離感。
背離大眾審美確實是當今很多書法家追求的理念,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就曾說過,如果我的書法被很多人認同,我認為是失敗的,我的書法一定只是被少數具有專業藝術修養的人和能理解我藝術理念的人認同。
為什么當今書法家要背離大眾審美?為什么當今書法家都把字寫的很丑?其實他們并不是故意要將字寫丑,而是要摒棄作品中任何媚俗的成分。
這不是厭惡群眾,而是表達一種不媚俗的文人風骨,只有不媚俗才能夠讓文人藝術家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待世界,文人藝術家必須要站在比普通群眾更高的點上去觀察思考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夠起到引領和啟迪民眾思想的作用。而社會也是依靠這種引領作用才得以進步。
如果一個時代文人藝術家都在取悅世俗,那么這個時代的文化和藝術發展肯定是停滯甚至是倒退的。在書法史上館閣體的出現和盛行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書法家并不排斥美,所以傅山才說“寧丑勿媚”而不是“寧丑勿美”,藝術最終都是要去追求美的,但是藝術家眼中的美并不限于表面觀感,而是要用心去體會。
所以書法家并不是以丑為美,而是要堅持不媚俗的藝術理念。書法家不媚俗并不是要營造一種曲高和寡的優越感,而是要引領民眾能夠排除表象干擾去品味不同的藝術靈魂,去感受藝術最真實的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