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深瞳丨微塑料“入侵”:真相、爭議與行動

0
分享至



深瞳工作室出品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策劃 劉恕 李坤

“全球平均每人每周吃掉的塑料量相當于一張銀行卡。”

“人體血栓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微塑料2小時入侵大腦。”

“微塑料入侵人體”的新聞頻繁登上熱搜,公眾的焦慮似乎與日俱增:我們是否正在被塑料無聲地吞噬?

塑料曾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可幾十年后,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又讓其成為全球公敵。

聯合國多次就全球的塑料污染問題做出決議,但時至今日,治理白色污染依然是人類面臨的一道共同難題。

遺憾的是,在塑料污染治理領域,舊題未解,又增新題。

微塑料正是其一。從地球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區域的冰雪和溪水,到最偏遠的南北兩極海冰和新雪,再到馬里亞納海溝的深海沉積物,從人類胎盤到大腦……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微塑料,觸動了公眾的神經。

然而,《自然》雜志官網近日刊文強調,“尚不清楚哪些發現值得信賴,以及它們可能意味著什么”。該文認為,關于微塑料的危害,“需要更嚴謹的科學研究”。



英國南部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研究所所長理查德·湯普森教授在實驗室中通過顯微鏡分析微塑料和其他微小塑料顆粒。視覺中國供圖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微塑料這個詞誕生于2004年。

當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理查德·湯普森團隊在《科學》上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他用一頁紙匯總了近十年來在英國海岸以及海底淤泥中的驚人發現——這些地方有很多大米粒大小的塑料碎屑,他稱之為“微塑料”。

這些微塑料的尺寸大都在5毫米以下,于是科學界約定俗成地把5毫米以下的塑料稱為微塑料。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工程和生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告訴記者,雖然此前沒有微塑料這一概念,但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科學家就報告了環境中存在大量塑料碎片。

微塑料一詞的出現,也標志著微塑料研究的開始。

在過去10年中,有關微塑料的研究數量爆發式增長。2014年,在愛思唯爾的Scopus數據庫中,包含關鍵詞“微塑料”的論文有20篇。而在2024年,這一數字接近6000篇。“這些論文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塑料的監測、表征、分布和危害等。”季君暉說。

20多年來,全球科學家給出了詳細的微塑料分布情況:深海中,北極雪和南極冰中,貝類、鹽罐、飲用水和啤酒中,飄在空中,又或隨著雨水飄落在高山和城市中……

幾乎無處不在的微塑料從哪里來?有觀點認為,塑料制品的濫用和不合理處置,是微塑料產生的主要源頭。據統計,從1950年至2020年,全球塑料年產量從200萬噸增長到超過4.5億噸。

對于制造出來的海量塑料,回收處理效果不甚理想。2019年,全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率僅9%,按傳統模式處理(包括填埋和焚燒)的有69%;另有22%的塑料無人管理,隨意滯留在環境中,降解成微塑料。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其他微塑料來源。“不能所有的‘鍋’都由塑料來背。”季君暉說,汽車輪胎上脫落的顆粒,衣服上脫落的合成微纖維等,都能形成微塑料。“滿大街奔跑的汽車,三五年后車胎變薄,道路上卻沒有留下印記,磨損的材料也成了飄浮在空氣中的微塑料。”

微塑料最大的特點是彌散性。“由于體積小、重量輕,能夠懸浮在空氣中很長時間,所以微塑料能被風力傳播到遠離源頭的地方。”季君暉說,“理論上來講,它存在于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2021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科學家阿爾伯特·庫爾曼斯發表論文稱,他們對空氣、水、鹽和海鮮中微塑料的有限調查發現,兒童和成人可能每天攝入十到十萬多顆微塑料顆粒。如果做最壞的評估,人體一年可能攝入的微塑料量大概相當于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芬蘭瓦薩冰凍水中的塑料碎片。視覺中國供圖

部分研究脫離實際情況

進入人體的微塑料會停留多久,會帶來哪些危害?這是科學家們致力于求解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的課題。

挪威科技大學生物學家馬丁·瓦格納認為,直到大約10年前,科研人員才開始將研究重點從研究環境和動物中的微塑料顆粒,轉移到評估其在人體內的情況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自2018年首次報道人類腸道出現微塑料后,肺、肝、脾和腎臟組織中也陸續檢測到微塑料的存在,隨后有研究發現微塑料抵達了胎盤。

毒理學家馬修·坎彭通過溶解人類尸體器官組織的方式追蹤微塑料的分布。今年1月,其團隊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研究表明,2024年的大腦樣本中的微塑料水平比2016年的樣本高出約50%。而且大腦樣本中的微塑料含量比肝臟和腎臟樣本中的高出多達30倍。

“研究顯示,微塑料已被發現存在于人體各個器官中,包括心臟、大腦、肺、母乳等。”季君暉說。

基于動物實驗的發現讓研究者們懷疑微塑料可能與人類的癌癥、心臟病、腎臟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或生育問題有關。

然而,截至目前,科學家們似乎還沒有找到微塑料對人體有害的確切證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的一份報告曾指出:“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證明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這一聲音淹沒在鋪天蓋地的關于微塑料危害的論文中。“值得警惕的是,這些論文中的結論相當一部分經不起推敲,并且沒有現實意義。”華東師范大學塑料循環與創新研究院院長李道季直言不諱。

李道季是我國最早從事微塑料研究的學者之一。

“塑料是個統稱,環境中的微塑料也是微小塑料的統稱,其種類繁多,尺寸大小、形狀、成分各異,要說有影響,對每個器官或細胞類型的影響肯定也不同。”李道季說,“微塑料到底有多少種,來源有哪些?哪些有害哪些沒有?如果有害,它們的作用機制是什么?這些基礎科學問題目前都還沒有搞清楚。”

在這一前提下,目前的許多研究依賴于較小的樣本量(通常為20到50個樣本),并且缺乏適當的對照組。同時,現代實驗室本身就是納米塑料和微塑料污染的熱點,當前用于檢測塑料的技術很難排除被玷污的可能性。

另一個問題是,迄今為止產生的某些數據在生物學上沒有意義。《自然》網站上述文章舉例,有研究發現,5.5—26.4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顆粒和19—24.5微米長度的合成纖維出現在大腦組織中。但先前的研究則表明,超過1微米的顆粒可能太大,無法通過肺部的空氣—血液屏障,而任何大于10微米的顆粒可能也無法通過腸道—血液屏障。

“沒有令人信服的機制性解釋說明較大的顆粒是如何繞過生物屏障的,因此很難接受那些認為大于10微米的顆粒已進入人體組織的結論。”該文指出。

此外,部分研究人員為了追熱點、發論文,設計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實驗,得出聳人聽聞的結論。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專家給記者舉例子,某科研人員發表了一篇文章,結論是微塑料對小鼠肝臟有毒。“但他給的劑量特別大,相當于每天給人吃上百克的微塑料,這種由脫離現實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有什么意義?”

因此,在部分學者看來,微塑料研究夾雜著混亂、謬誤和以訛傳訛。

例如,瑞典學者曾在《科學》上刊文,稱其首次證明了海鱸魚幼體對微塑料的選擇性攝食,且海鱸魚幼體的生長和發育均會受到微塑料影響。此文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僅數天后就因學術造假而被撤稿。

存在風險時盡早采取行動

對于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來說,出現這些問題并不令人意外。但學者們認為,如果沒有更嚴格的標準、透明度,以及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錯誤信息的循環和低效的監管可能會削弱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努力。

“微塑料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當于‘戰國時期’,有待深入探索的領域還有很多,包括微塑料的形成機理、傳播機制、監測手段、危害程度、治理方法等各個方面。”季君暉認為。

李道季則分析,導致全球微塑料研究分歧太大的一個原因,是缺乏標準統一的分析方法,結論性數據難以比較。

例如,國內曾有報道稱,不同研究團隊對相同區域海水所含微塑料濃度的監測結果相差較大。

“問題可能出在微塑料中的衣物纖維,以及分析過程中的污染。衣物纖維的大小明顯小于其他種類的微塑料,但在海水中的比例卻非常高。”李道季說,采樣統計口徑是否計入衣物纖維,會導致微塑料濃度的差異,“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建立一致的標準化方法”。

學者們期待,深入有效的科學研究能更透徹地了解微塑料及其潛在風險,用扎扎實實的數據和科學結論,為接下來可能需要采取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但他們的共識是,在存在風險時盡早采取行動,并鼓勵公眾參與決策。

“盡管當前對微塑料風險的研究還有一些知識空白,但政策行動不必等待,可以依據預防原則立即采取措施。”最早使用“微塑料”一詞的科學家查德·湯普森指出,比如,禁止不必要的塑料產品、更好的設計和供應鏈調整等都有助于減少排放。

歐盟于2023年通過《微塑料禁限令》,禁止在化妝品、洗滌劑中故意添加微塑料,并計劃到2030年減少30%的微塑料釋放。在美國,加州2022年立法要求化妝品標注微塑料成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資助多項海洋微塑料清理技術。

在我國,微塑料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和抗生素,被稱為新污染物“四大家族”。2021年,我國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中將微塑料納入監測范圍;2023年《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明確管控部分微塑料。

一些地方也開始嘗試加大微塑料治理的步伐。海南于去年4月發布該省《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共收錄15類物質,前14類與國家清單一致,另新增微塑料為第15類。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微塑料的危害,但至少我們可以斷定它沒什么好處。”季君暉說,因此,從源頭減少微塑料的產生這個方向是確定的。

2020年1月,我國明確要求,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因此,磨砂牙膏、磨砂洗面奶、去角質磨砂膏等曾經風靡一時,現在已難覓蹤跡。因為部分“磨砂”產品使用的塑料微珠,就是微塑料的一大來源。

長期來看,季君暉說,從源頭減少微塑料的產生仍有賴于技術創新。“我們要創新升級產生微塑料的物品原料,做好塑料污染處置。”他舉例道,老款注射劑瓶塞一旦針頭插入便會掉微塑料,現在新研發的材質解決了該問題。此外,在微塑料處理方面,清華大學團隊開發出高效吸附微塑料的磁性納米材料,華東理工大學研發出微塑料攔截技術以用于污水廠升級等。

“減少微塑料并不是口號。”季君暉表示,微塑料在不同物品中,處理途徑不盡相同,需要各個行業形成減少微塑料污染共識,找到解決方法,為行業治理提供成果經驗。

【記者手記】

科研無需急躁 公眾不必恐慌

操秀英

這是一篇被朋友圈催出來的報道。

“我們的大腦里真的有微塑料了?”“聽起來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我們能做些什么?”當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很少在社交媒體露面的朋友,也開始轉發有關微塑料研究新發現的報道并配發上述文字時,我決定去深入了解這一話題。

但隨著采訪的深入,我一度擔心這是個要半途而廢的選題。通常這類稿件的采寫邏輯是,專家們分析某個問題有多嚴重,然后提出解決方案,但微塑料不屬于這類。最初翻閱的海量文獻確實顯示,它已經無孔不入,且對多個器官造成潛在危害,但經專家一分析,部分研究的科學性似乎經不起推敲。

呈現對微塑料研究的不同看法,且與大眾認知有偏差的觀點是否有意義?“專業的科技媒體不就應該報道這些嗎?不要讓公眾和輿論裹挾在熱鬧紛雜的數據和結果中,要告訴他們不同的側面。”一位學者的話堅定了我完成這篇報道的信心。

微塑料的普遍性已毋庸置疑。它們以隱形入侵者的姿態滲透進地球生態鏈,存在于深海、極地冰川、空氣和人體血液中。雖然科學界對微塑料健康風險的結論始終謹慎,但“有害論”相比而言更吸引眼球。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證明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構成直接威脅”的審慎判斷,被淹沒在“人體血液首次檢出微塑料”等爆炸性新聞中,成了被遺忘的注腳。

公眾的恐慌往往源于信息的碎片化。一則“微塑料或導致細胞損傷”的實驗室研究,經社交媒體傳播后,可能被簡化為“塑料致命”;一篇探討微塑料與腸道菌群關聯的論文,或許會被解讀為“吃外賣等于慢性自殺”。這種認知偏差的背后,是科學與公眾對話的斷層——科研的復雜性被剝離,結論被斷章取義,最終演變為一場集體的環境焦慮。

“現階段,我們一定要告訴公眾,不必對微塑料感到過度恐慌。”多位受訪專家反復告訴記者。

在他們看來,科研領域的急躁帶來的危害或許比微塑料本身更值得警惕。近年來,微塑料研究成為熱點,但部分成果卻陷入“為發表而研究”的怪圈:有團隊倉促建立動物模型,用超高劑量微塑料喂養模式動物,得出“顯著毒性”的結論;也有機構急于將實驗室數據外推至人體,忽略劑量與暴露途徑的差異。

無疑,微塑料是一個需要長期監測、多維評估的全球性課題。公眾的環保意識覺醒值得珍視,但恐慌無益于解決問題。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支持循環經濟、參與垃圾分類,這些行動本身已是對微塑料議題最務實的回應。而科研界則需回歸初心:少一些追逐熱點的功利,多一些深究機理的耐心;少一些非黑即白的斷言,多一些“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謙卑。

畢竟,對抗微塑料的真正武器,不是制造恐慌的流量,也不是急就章的論文,而是人類對科學精神的堅守——承認未知,但執著于探索;警惕風險,但拒絕失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正部級藍天立,任上被查

正部級藍天立,任上被查

新京報
2025-05-16 17:16:36
A股:剛剛,股市利好發布!股民做好準備,迎接重大資產重組行情

A股:剛剛,股市利好發布!股民做好準備,迎接重大資產重組行情

有料財經
2025-05-16 22:10:11
正新雞排被曝雞腿肉里全是蛆,當地市監局通報

正新雞排被曝雞腿肉里全是蛆,當地市監局通報

封面新聞
2025-05-16 19:55:30
27歲山東男子,半年吃50次西地那非,醫生說:安全用藥,注意4點

27歲山東男子,半年吃50次西地那非,醫生說:安全用藥,注意4點

新時代的兩性情感
2025-05-16 20:18:26
男子因不滿妻子夫妻生活保守,竟然選擇下藥并且拍攝視頻售賣……

男子因不滿妻子夫妻生活保守,竟然選擇下藥并且拍攝視頻售賣……

極品小牛肉
2025-04-05 22:14:35
75歲董事長在抗衰賽道“秀肌肉” 科倫藥業:已服用3年

75歲董事長在抗衰賽道“秀肌肉” 科倫藥業:已服用3年

南方都市報
2025-05-15 16:07:36
老公接3個侄子來借讀,我申請異地工作,他打20通電話:孩子誰管!

老公接3個侄子來借讀,我申請異地工作,他打20通電話:孩子誰管!

張道陵秘話
2025-05-14 19:54:45
“4級以上就很牛了”,2025家庭收入劃分10個等級,你家在哪一檔

“4級以上就很牛了”,2025家庭收入劃分10個等級,你家在哪一檔

小羽叨叨叨
2025-05-14 14:12:01
西海岸投資人:最早接觸過鄭智,選邵佳一因他水平和人品很好

西海岸投資人:最早接觸過鄭智,選邵佳一因他水平和人品很好

懂球帝
2025-05-16 14:31:50
成都原“世紀電腦城”第三次流拍,起拍價3億元,土地使用年限剩15年

成都原“世紀電腦城”第三次流拍,起拍價3億元,土地使用年限剩15年

紅星資本局
2025-05-16 17:20:10
統計結果出來了,莎拉陣營的得票出人意料,馬科斯如意算盤落空

統計結果出來了,莎拉陣營的得票出人意料,馬科斯如意算盤落空

蘭妮搞笑分享
2025-05-15 16:02:10
于東來與網紅柴懟懟“隔空互懟”后,胖東來官網恢復!本月銷售額9.6億,2025年以來胖東來累計銷售額89.8億

于東來與網紅柴懟懟“隔空互懟”后,胖東來官網恢復!本月銷售額9.6億,2025年以來胖東來累計銷售額89.8億

和訊網
2025-05-16 12:29:58
曼巴門徒!塔圖姆和科比受傷時間1秒不差!4大超巨只有他情況最糟

曼巴門徒!塔圖姆和科比受傷時間1秒不差!4大超巨只有他情況最糟

嘴炮體壇
2025-05-16 22:12:00
細品董小姐調查通報:有個人很可憐,不是谷醫生

細品董小姐調查通報:有個人很可憐,不是谷醫生

姜大叔侃球
2025-05-16 16:18:33
王菲19歲女兒近照曝光!打扮豪門千金既視感,唇腭裂修復后太美了

王菲19歲女兒近照曝光!打扮豪門千金既視感,唇腭裂修復后太美了

葡萄說娛
2025-05-15 09:59:22
上海地鐵一老人強迫小伙讓座,結果被小伙上了一課,評論區亮了!

上海地鐵一老人強迫小伙讓座,結果被小伙上了一課,評論區亮了!

妙知
2025-05-16 18:47:30
隨著河南客場2-2絕平浙江,云南2-0梅州客家,中超最新積分榜如下

隨著河南客場2-2絕平浙江,云南2-0梅州客家,中超最新積分榜如下

郝小小看體育
2025-05-16 22:17:10
佛山地鐵提前半小時收車背后:連續兩年虧損,預估降本千萬

佛山地鐵提前半小時收車背后:連續兩年虧損,預估降本千萬

南方都市報
2025-05-16 14:07:17
記者:從楊瀚森加盟青島隊第一天起,球隊就決定要將其送到NBA

記者:從楊瀚森加盟青島隊第一天起,球隊就決定要將其送到NBA

懂球帝
2025-05-16 15:57:01
特朗普將繞過談判直接加稅:未來兩到三周等新稅率通知!

特朗普將繞過談判直接加稅:未來兩到三周等新稅率通知!

金十數據
2025-05-16 19:51:25
2025-05-17 00:43:00
中國科技新聞網 incentive-icons
中國科技新聞網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8580文章數 678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特朗普稱有意在本周末同中國領導人通電話 中方回應

頭條要聞

特朗普稱有意在本周末同中國領導人通電話 中方回應

體育要聞

退役8個月后喜提3冠,人生的轉折如此突然

娛樂要聞

嘉行回應黃楊鈿甜風波翻車,引發眾怒

財經要聞

一船難求,又要開始了?

科技要聞

雷軍:一場事故讓我們受到狂風暴雨般的質疑

汽車要聞

吉利發布最強一季報后,繼續整合、補短板是關鍵

態度原創

旅游
本地
家居
房產
藝術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聞

2025年“5·19中國旅游日”活動啟動儀式

家居要聞

溫馨暖調 現代極簡空間

房產要聞

三年血虧468萬!天河、黃埔網紅盤,跌到底了嗎?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浑源县| 龙山县| 扶沟县| 且末县| 分宜县| 汪清县| 丹寨县| 新昌县| 玉龙| 阳朔县| 鄯善县| 博爱县| 旺苍县| 浠水县| 深圳市| 凤阳县| 云浮市| 环江| 徐汇区| 寻乌县| 西充县| 韶关市| 丰宁| 宁阳县| 蚌埠市| 诏安县| 沅陵县| 榆树市| 南投市| 普格县| 龙口市| 高阳县| 深水埗区| 昭觉县| 汝阳县| 富锦市| 科尔| 长丰县| 定兴县|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