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微塑料進入人體的路徑包括食物、水和空氣。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汽車輪胎對空氣的污染也是微塑料“攻陷”人體的“幫兇”??諝庵形⑺芰系囊粋€主要來源是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車輛行駛時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及剎車時帶來的輪胎磨損,可以分解出數以億計的微塑料碎片,并將它們送入空氣中。
食物和飲用水中的微塑料主要源自塑料包裝。 不過,更顛覆人們常識的是,我們常用的茶包在泡茶時會釋放大量微塑料。中國研究人員對三種類型的茶包釋放微塑料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包括空的尼龍6茶包、空的聚丙烯茶包以及市售含有茶葉的纖維素茶包。在模擬泡茶過程中,將每種類型的茶包浸泡在熱水中,并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茶包濾網,借助透射電子顯微鏡檢查微塑料形態,發現聚丙烯茶包釋放的微塑料數量最多(約12億個每毫升),其次是纖維素茶包和尼龍6茶包。
令人擔心的是,這項研究表明,微塑料可能致癌。研究者用茶包中提取的微塑料對體外培養的三種人體腸道細胞(Caco-2細胞、HT29細胞和HT29 -MTX細胞)進行暴露實驗,結果發現茶包釋放出的微塑料會被腸道細胞吸收,并表現出明顯的細胞選擇性吸收特征。人體腸道Caco-2細胞吸收了尼龍6微塑料,HT29細胞吸收了纖維素微塑料,HT29-MTX細胞則同時吸收了聚丙烯和纖維素微塑料。由此可見,不同的微塑料其生物惰性存在差異,對腸道細胞具有不同程度的“親和力”,有可能成為癌癥的誘因。
每年,世界各地的廠家會生產近4.6億噸塑料,約五分之一會分解成微塑料,即1.15億噸微塑料。預計到2050年,全球的塑料年產量將達到11億噸,分解成的微塑料約為2.75億噸。為了減少塑料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損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2023年5月16日發布了一份報告,建議各國政府及相關機構、企業利用現有技術進行深入的政策和市場轉型,如果轉型成功,則有望在2040年之前減少80%的塑料污染。
減少塑料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復利用塑料,如推廣可再裝水瓶、散裝分發機、押金退還計劃、包裝回收計劃等,可以減少30%的塑料污染;回收利用塑料,當回收變成一項更穩定、利潤更高的事業時,可以減少20%的塑料污染;替代使用,如使用紙張、可堆肥材料等替代材料制成的產品取代塑料包裝紙、小樣和外賣打包盒等產品,可以減少17%的塑料污染。不過,這些計劃能否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實施,現在看來前景不容樂觀。
(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5.5B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