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讀者》里說過:“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可當歲月的年輪轉到六十圈,我們才驚覺,有些遇見是禮物,有些則成了考驗。
白巖松曾感慨:“人生就像餃子,無論是被拖下水,還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蹚一次渾水就不算成熟。”到了六十歲,該蹚的渾水都蹚過了,該翻的山也翻得差不多了。
這時候最要緊的,不是繼續往前沖,而是學會“守”。老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放在咱們普通人過日子上,也是這個理兒。人過60歲,要守住這4道門,尤其是最后一道,守得越久日子越有滋味!
一、守好健康門,身體硬朗才是最大的本錢
“年輕時拿命換錢,老了拿錢換命”,這話聽著刺耳,卻是不少人的真實寫照。我認識的劉叔,年輕時在工地干活,落下一身病根。現在六十多了,三天兩頭往醫院跑,退休金大半都搭進了藥費里。他總念叨:“早知道,當年就不那么拼命了。”
老話說得好:“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精神。”鄰居王阿姨就活得通透,每天雷打不動晨練,跟著手機學八段錦。菜市場的小販都笑她:“王姨,您天天來買菜,咋還這么精神?”她樂呵呵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本錢保住了,才能吃香喝辣!”
就像魯豫在節目里說的:“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六十歲后,別總覺得“老毛病扛一扛就過去”,定期體檢、按時吃藥、適度鍛煉,把健康門守好了,才能底氣十足地享受晚年。
二、守住錢財門,兜里有錢心里才不慌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大實話,到了六十歲體會更深。小區的張奶奶,一輩子省吃儉用,結果被保健品推銷員騙走了養老錢,哭著說:“我怎么這么糊涂!”老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世道,騙子專挑老人下手。
反倒是李大爺活得明白,兒女給他買的保健品,他先上網查成分;遇到“高收益理財”,直接擺擺手:“我就守著退休金,夠花就行。”他常說:“老了老了,不求大富大貴,別把棺材本搭進去!”
記得撒貝寧在節目里調侃:“人到中年,錢包要比臉厚。”六十歲后,更得把錢財門看緊了。別輕信“一本萬利”的鬼話,別隨便把錢借人,手里攥著積蓄,就算兒女不孝順,也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三、護好親情門,家和才能萬事興
“家和萬事興”,這句老話永遠不會過時。但有些老人,總愛插手兒女的生活,結果鬧得雞飛狗跳。我表姐的婆婆就是這樣,非讓兒媳按老規矩坐月子,最后婆媳倆大吵一架,半年沒說話。表姐嘆氣:“本來是關心,咋就成了矛盾?”
反觀趙爺爺,兒子兒媳工作忙,他主動幫忙帶孫子,但從不指手畫腳。孫子的教育問題,他只說:“你們年輕人有想法,我就搭把手。”這樣一來,全家和和睦睦,連鄰居都羨慕。
就像朱軍在《藝術人生》里說的:“親情就像釀酒,越陳越香,但也需要用心經營。”六十歲后,別總想著“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學會放手、學會尊重,把親情門護好了,才能享受天倫之樂。
四、守住心態門,活得通透日子才敞亮
“心若年輕,歲月不老”,這話可不是心靈雞湯。我們小區的孫奶奶,六十歲學畫畫,七十歲開畫展,朋友圈里全是她旅游的照片。有人問她:“您咋這么有活力?”她笑答:“愁也是一天,樂也是一天,為啥不選后者?”
老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心態真的能改變生活。反觀有些老人,總愛抱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結果越活越擰巴。其實啊,就像白巖松說的:“生活中只有5%的比較精彩,也只有5%的比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過。”
六十歲后,別和過去較勁,別為小事煩惱。養養花、釣釣魚,和老伙計喝喝茶,把心態門守好了,就算日子平淡,也能品出幸福的滋味。往后余生,愿我們都能守好這四扇門,在歲月的長河里,穩穩地駛向幸福的彼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