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讀者》中說過:"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而親家的相遇,則是因為兩個年輕人的愛情,讓原本陌生的家庭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可這層關系,處好了是錦上添花,處不好卻能讓兒女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白巖松曾調侃:"人際關系就像瓷器,看起來精美,碰一碰就容易碎。"親家之間的往來更是如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矛盾。老話說"親戚盼窮,親家盼富",話糙理不糙,兩親家相處,有些事主動做了,不僅掉價,還會連累子女。過來人總結的這三條"禁忌",咱可得上點心!
一、別主動插手小兩口的家事,否則就是"費力不討好"
老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放到小兩口身上更是如此。我鄰居王阿姨就是典型的例子,自從兒子結婚后,她總愛往兒子家跑,看見兒媳沒及時洗碗、衣服沒疊整齊,就忍不住嘮叨。結果兒媳越來越反感,小兩口三天兩頭吵架。
就像魯豫在節目里說的:"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親家之間一旦越界插手子女的生活,很容易好心辦壞事。李叔叔更離譜,偷偷給孫子報了昂貴的興趣班,都沒和兒媳商量。兒媳知道后直接黑臉:"這是我們家的事,您能不能別管?"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古訓真得記牢。親家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孩子過得好,咱們默默祝福;有矛盾了,除非他們主動求助,否則千萬別貿然摻和。畢竟,過多的干涉只會讓小兩口更難處理關系。
二、別主動提經濟上的要求,否則容易"傷了和氣"
"親兄弟,明算賬",這句話放在親家之間同樣適用。張阿姨的教訓太深刻了:她見女婿工作穩定,就主動開口借錢裝修房子。結果女婿雖然借了,心里卻很不痛快,后來女兒無意中聽到丈夫抱怨,夫妻倆為此大吵一架。
撒貝寧在節目里說過:"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更傷感情。"親家之間一旦涉及經濟往來,很容易變得敏感又復雜。趙叔叔更夸張,聽說親家炒股賺了錢,竟然主動提議一起投資。結果虧了錢后,兩家人互相埋怨,原本和睦的關系徹底破裂。
老祖宗早就提醒過"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和親家談錢,再親的關系也可能生分。如果真有困難,寧愿找朋友幫忙,也別輕易開口向親家借錢。同樣,要是子女之間有經濟糾紛,咱們做長輩的更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否則只會火上澆油。
三、別主動炫耀自家的優勢,否則可能"惹人生厭"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老話用在親家相處上再合適不過。劉阿姨就是栽在了"炫耀"上:她總愛在親家面前顯擺女兒的高薪工作,還時不時暗示女婿"要上進"。時間久了,女婿心里憋了一肚子氣,對妻子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淡。
就像朱軍在《藝術人生》里說的:"真正的成熟,是懂得收斂鋒芒。"親家之間相處,最忌諱的就是互相攀比、炫耀。王叔叔更過分,每次見面都要吹噓自家的房產、存款,結果親家覺得他在"瞧不起人",兩家人漸漸疏遠了。
老話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和親家相處更得如此。就算自家條件好,也別掛在嘴邊;就算子女有成就,也別當成炫耀的資本。畢竟,親家之間是平等的關系,過度炫耀只會讓人反感,還會讓子女在中間難堪。
親家之間的關系,就像走鋼絲,得小心翼翼把握好分寸。董卿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子女最好的愛,不是替他們包辦一切,而是學會得體地退出。往后的日子里,咱們少插手、少提錢、少炫耀,守住邊界感,才能讓親家之間的關系細水長流,也讓孩子們的婚姻更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