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設計之都視域下重慶時尚設計賦能產業發展交流會”在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舉行。來自設計界、傳播界、學術界的近40位專家齊聚山城,圍繞設計賦能制造業、城市更新、文化IP轉化等話題展開深度對話,為時尚設計賦能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設計之都:十年積淀,三大優勢奠定基礎
工業設計支撐“重慶智造”、工程設計塑造“8D魔幻城市”、時尚設計激活巴渝文化基因,這三股力量成為重慶入選2023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的三大優勢。
經過十年的努力,重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設計之都,“創都”后重慶應該怎么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慶設計之都對外聯絡人李霄勐在交流會中提出幾點建議:要依托文化時尚產業賦能經濟發展,推動設計與傳統產業結合,提升產品附加值;在擦亮重慶設計之都的名片外,要打造重慶設計IP,讓更多人了解重慶的創意實力;要利用聯合國平臺引進國際資源,幫助本土設計團隊、院校與國際接軌,推動“重慶設計”走向世界。
工業底蘊+城市更新:重慶設計的獨特基因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牟群高度評價此次交流會,認為其“與時俱進,與城市發展緊密相扣”。他介紹,重慶擁有深厚的工業歷史底蘊,工業設計實力雄厚,抗戰時期的工業西遷更書寫了輝煌的軍工史。近年來,重慶的工程設計尤其突出,8D立體交通、山地建筑景觀等成為城市名片,而鄉村振興中的藝術改造也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牟群建言:“重慶的設計發展,既要傳承工業文化的硬核基因,也要在時尚、建筑、鄉村等領域探索創新,形成獨特的‘重慶風格’?!?/p>
非遺+時尚:讓傳統文化引領新國潮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譚小兵分享了重慶非遺資源的豐富性。目前,重慶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3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00余項、區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00余項,涵蓋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美術等多個領域。
“非遺需要代代相傳?!弊T小兵在交流會中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現代生活緊密融合,才能保持生機盎然。這種融合需要守正創新,只有守正才能創新。
如何讓非遺引領新國潮?將非遺融入時尚設計?譚小兵認為:只有厘清非遺的文化內涵,才能找到創新的方向,創造出符合當下審美的設計、潮品,讓非遺迸發出時代的光彩。
上游新聞記者 吳思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