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L.Y
前言
不給稀土!談判結束不到12小時,商務部又出重拳,特朗普失算了
特朗普政府這回可真是打錯了算盤!就在中美雙方在日內瓦簽完關稅協議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反手就甩出一記重拳——全國范圍的打擊稀土走私專項行動火速鋪開。
這場表面上的關稅"休戰"背后,暗藏著對戰略資源管制的全面升級。談判桌上美國人盯著關稅稅率討價還價的時候,中國人早就把棋下在了更深的棋盤上。
美國的致命依賴:從F-35到特斯拉,全產業鏈“裸奔”
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已深入骨髓:
軍工命脈:每架F-35戰斗機需417公斤稀土,雷達、發動機、隱身涂層均依賴中國供應。一旦斷供,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線半年內可能癱瘓。
新能源產業:特斯拉上海工廠78%的稀土來自中國,Model 3電機若缺釹鐵硼磁鐵,產能將腰斬。
經濟安全:美國80%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精煉產能更近乎100%。五角大樓報告直言,若中國斷供,西太平洋艦隊戰斗力將暴跌40%。
即便美國重啟本土稀土礦(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礦),挖出的礦石仍需運往中國精煉,成本高達每噸8萬美元,而中國通過“城市礦山”技術從電子垃圾中提取稀土,成本僅1.2萬美元。技術代差之下,美國連“止血帶”都找不到。
那么,中方為何要在中美聯合聲明發布之后,還是要加強對稀土出口的管制,繼續“卡美國的脖子”呢?這可能是有兩個原因。首先來說,美國其實自己也在關稅問題上“留了一手”,為什么這么說呢?
原來,美國雖然已經宣布,暫停對中國商品加征的24%“對等關稅”,但這并不包括2 - 3月份以芬太尼為借口對中國實施的20%關稅措施。
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為30%,其中包括10%的基準關稅和20%的芬太尼相關關稅。那么既然美國還是頑固地準備以這個壓根就并不存在的所謂“芬太尼”問題來說事兒,那么中方也沒有必要對美國“留手”。
中國稀土反制不僅是一場貿易戰的戰術勝利,更暴露了全球化時代“資源-技術-權力”的三角關系,當美國試圖用關稅撕裂產業鏈時,中國以稀土為杠桿,撬動了整個高端制造體系的脆弱根基。
這場較量提醒世界,真正的戰略安全,不在于關稅壁壘的高筑,而在于對核心資源的掌控與核心技術的自主,未來稀土或將持續作為“沉默的武器”,在無聲處改寫全球權力方程式。
不只是家里有礦,中國憑啥說了算?
中國在稀土這事兒上這么硬氣,可不單單是因為儲量大,背后是一整套深思熟慮的布局。
技術上,中國手里攥著全球差不多九成的稀土分離技術專利。啥意思?就是說,就算美國在自己家(比如加州芒廷帕斯礦)挖出礦石來,也白搭,還得乖乖送到中國來精煉。美國企業搞稀土分離的離心機,轉速撐死也就五千轉,中國同類設備能穩穩跑到八千轉以上。這技術差距,可不是一天兩天能追上的。
更牛的是,中國還能從電子垃圾里“淘金”,搞“城市礦山”回收稀土,成本每噸只要1.2萬美元左右。美國要是想新建礦山自己干,光開采和初步處理,成本就可能飆到每噸8萬美元,簡直是天壤之別。
法律和市場上,中國也設了重重關卡。從四月份開始,釤、釓、鋱這些中重稀土元素出口都得辦許可證,還得詳細報告買家是誰、干什么用,嚴防有人打著民用的幌子干軍事的勾當。這規矩一出,歐洲市場的鏑價格立馬翻了兩倍多,美國軍火商的采購成本噌噌往上漲。
中國海關還用上了高科技的稀土元素光譜檢測設備,集裝箱里哪怕藏了0.01克的違禁品,30秒內就能給你揪出來。
不僅如此,國家隊也下場了,北方稀土、盛和資源這些國企大量收購市面上的礦產品,一度把國內市場價壓低了15%左右。這么一來,黑市交易空間被大大壓縮,那些想通過歪門邪道搞稀土的外國買家,基本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華盛頓急了眼,花樣百出能解渴?
面對中國這套組合拳,美國也不是沒想過轍。華盛頓一度琢磨著啟動《國防生產法》,讓五角大樓牽頭在本土建稀土精煉廠。
可幾個月過去了,這被寄予厚望的“戰時工廠”計劃,連地基都還沒怎么動靜呢。那個所謂的“關鍵礦產自主計劃”,在2025財年拿到的撥款,也比申請的少了一大截,顯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病急亂投醫,他們也想過去找澳大利亞、加拿大幫忙建新的供應鏈,或者從緬甸、越南這些地方偷偷摸摸弄點貨,甚至還打起了格陵蘭島礦產的主意。
這盤大棋,誰能笑到最后?
這場圍繞稀土的博弈,把國際競爭的底層邏輯給掀了個底朝天。特朗普政府一開始揮舞關稅大棒,想逼中國在貿易上低頭,結果呢?不僅沒占到便宜,反而可能把自己給坑了。B-21轟炸機因為稀土漲價,多花了好幾億美元。F-47第六代戰機的研發也差點因此卡殼。
經濟上,稀土供應一不穩定,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火就燒得更旺,消費價格指數一度同比漲了5%還多,特斯拉、通用這些制造業大佬也天天喊著供應鏈要斷,ModelY的交付周期被迫拉長,股價也跟著一驚一乍。
中國的玩法,已經從過去單純的“賣石頭”,升級到了“控技術、控鏈條”。通過掌握先進的回收和精煉技術,把稀土產業鏈最核心的那幾環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這種“電子垃圾變成戰機翅膀”的能耐,讓中國在未來的資源戰里占盡了先機。
而且,中國并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對抗,而是用精準的打私、出口許可這些手段,既表明了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又避免了把矛盾徹底搞僵。
反觀美國,雖然有頂尖的芯片技術和六代機研發能力,但在稀土提純這種基礎工藝和永磁材料熱衰減這類關鍵技術上,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種產業結構上的瘸腿,讓它在這場稀土博弈里處處被動。
那些層出不窮的走私新花樣——把氧化鏑混進陶瓷釉料里,用3D打印機做假礦石,甚至在集裝箱夾層里灌稀土漿液——恰恰說明了這場爭奪有多激烈,風險有多高。這已經不只是搶資源那么簡單了,而是技術主導權和產業鏈安全的深水區較量。
結語
日內瓦的協議或許只是個逗號,談判桌下的暗流才是真正的主旋律。美國想重建一個獨立自主的稀土產業鏈,恐怕不是三五年就能搞定的事。而中國,似乎正憑借其在稀土領域的深厚積累,悄悄鑄造起一座新的“長城”。
這座長城,不僅守護著寶貴的戰略資源,更在不知不覺中重塑著未來全球力量的格局。特朗普當年的關稅大棒,究竟會砸向誰的“七寸”?時間,終將給出答案。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工業維生素”,無疑正在成為定義二十一世紀地緣政治的關鍵棋子。
參考信源:真急了!美國被曝將請求中國取消稀土限制,中方進一步嚴打戰略礦產走私 2025-05-09 23:07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