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發現最美鐵路?乘天塹云梯,走四色川青”主題活動圓滿落下帷幕。川青鐵路這條鋼鐵巨龍,不僅以250公里的時速改寫了成都至川西北的時空距離,更在車輪與軌道的碰撞中,奏響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時代強音。這條鐵路正以其獨特的"黃金通道"效應,重新定義著西北旅游的體驗方式與發展模式。
川青鐵路的開通,堪稱一場交通領域的“空間革命”。成都至鎮江關段僅需2小時的車程,讓"早上在蓉城吃抄手,中午在松潘品牦牛肉"的愜意生活成為現實。這條鐵路線猶如一把金鑰匙,解開了曾經因交通阻隔而深藏閨中的川西北旅游寶藏。黃龍、九寨溝、牟尼溝等世界級景區從“遙不可及”變為“觸手可得”,阿壩州的藏族羌族風情從“遠在天邊”到“近在眼前”。數據顯示,鐵路開通后首個冬季,松潘縣接待游客同比增長近40%,這種“井噴式”增長正是交通便利性釋放的旅游紅利。鐵路不僅縮短了地理距離,更消弭了游客心中的“距離焦慮”,讓“說走就走”的西北之旅變得輕松自如。
作為連接成渝雙城經濟圈與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戰略通道,川青鐵路展現了驚人的“經濟傳導”效應。這條鐵路如同一條強勁的動脈,將成渝地區的消費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川西北地區。重慶、成都的都市游客帶著對雪域高原的向往而來,帶走的是藏族羌族的特色產品與文化記憶。松潘的牦牛肉、青稞酒,茂縣的蘋果,汶川的車厘子,都隨著高鐵的穿梭進入更廣闊的市場。更為可貴的是,鐵路的開通催生了“高鐵+租車”“高鐵+民宿”“高鐵+文旅”等新業態,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旅游消費鏈條。沿線城鎮抓住機遇發展特色經濟,昔日的交通末梢正轉身為區域發展的新興節點。
川青鐵路還是一條獨具魅力的“文化絲路”。這條鐵路線穿行于藏羌文化走廊,將漢、藏、羌等多民族文化有機串聯。乘客在車窗內就能欣賞到碉樓、經幡、白塔等民族特色景觀,下車后更能深度體驗多彩的民族風情。鐵路不僅運輸旅客,更承載著文化傳播與交融的使命。隨著“高鐵游”的普及,原本相對封閉的民族地區文化獲得了更廣闊的展示舞臺,文化自信在交流中不斷增強。同時,鐵路也把現代文明帶入高原,推動著民族地區的開放與進步。這種雙向的文化互動,讓川青鐵路超越了單純的交通工具屬性,升華為促進民族團結的文化紐帶。
川青鐵路的貫通,不僅是一條交通線的延伸,更是一種發展理念的實踐。它打破了“蜀道難”的歷史桎梏,重構了西部旅游的空間格局,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生動范例。隨著未來川青鐵路全線通車,這條“黃金通道”必將進一步釋放潛能,讓更多游客領略“雪山草地”的壯美,讓更多沿線群眾共享發展紅利。這條鐵路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詮釋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時代內涵。(楊瑩)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