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開陽縣禾豐鄉,清澈的河道映著藍天白云,沿岸新植的垂柳隨風搖曳,曾經被違法搭建擠占的河道恢復了“水光瀲滟晴方好”的詩意景象。這場以“清理亂搭亂建、清理殘垣斷壁,改廁所、改圈舍”為核心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村民生活品質得到提高。
到長紅村張貼“兩清兩改”和明白紙。
在長紅村情人島河道上,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違法占河搭建的橋梁、圍欄逐漸倒塌,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進行著拆除工作。
“這些違法建筑不僅影響了河道的美觀,還存在著安全隱患,拆除它們是為了讓河道恢復本來的面貌,也是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禾豐鄉工作人員一邊向周圍的村民說。
“各位鄉親,‘兩清兩改’是咱自家的事,房前屋后收拾干凈,蚊蟲少了,心情也好……”清晨,禾豐鄉的“大喇叭”都會準時響起《“兩清兩改”治理倡議書》。各村村干部帶著千余份倡議書和“明白紙”走街串巷,在村委會、超市、衛生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張貼。
在長紅村,有位68歲的李大爺戴著老花鏡研究“明白紙”。“你看這圖上,舊豬圈要砌磚墻、裝頂棚,糞污池要鋪防滲膜,政府還派技術員來指導,這政策真是說到咱心坎里了。”
對長紅村情人島河道違建進行拆除。
從河道違建的“硬骨頭”到家家戶戶的“家務事”,禾豐鄉的“兩清兩改”正實現從“整治亂象”到“培育新風”的蛻變。
“我們拆的是阻礙發展的‘墻’,建的是民心相通的‘橋’,只要干群一條心,定能讓禾豐的山水更清、村寨更美、日子更甜。”禾豐鄉鄉長羅迪如是說道。
下一步,開陽縣禾豐鄉將構建“智慧化+精細化”治理體系,依托數字監管守護村寨風貌,修繕古寨門等文化地標,實施河道修復、推廣光伏沼氣循環模式,實現民族文化與生態環境共生共美。(文圖 周黔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