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2025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村建設名單公布,彭州濛陽街道白土河村榜上有名。
白土河村位于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彭州市天府蔬香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域,以“蔬”為筆、以“融”為墨,打造“蔬式鄉村”,繪就一幅“產業旺、生態美、治理優、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
擦亮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我們的房屋坐落在田園當中,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環境整潔優美,出門就是果園、菜園,生活巴適得很!”幸福洋溢在濛陽街道白土村何家院子居民何成洪的臉上。何家院子是白土河村依托原有林盤、農田、水系等資源,尊重鄉村自然肌理,建設的具有川西特色的別墅式新農村,小區院落空間結合微田園,形成了“田”“院”相融的開放生態空間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走進白土河村,平坦寬敞的馬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白墻黛瓦的民居在田野中與藍天白云相映襯,目光所及處處皆景。作為百里畫廊的重要節點之一,白土河村大力實施社區微更新和蔬香大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堅持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聯合西華大學通過“校地共建”深入挖掘本地古蜀、艾蕪、農耕文化,創作19幅墻面彩繪,以“一墻一文化、一墻一風景”推進村居風貌“美學”提升。
“我們原來很羨慕集中居住小區的居民,現在我們住的散居院落也進行了改建,環境同樣好,住起來很舒心。”白土河村散居院落湯家院子的居民周興發眉開眼笑。白土河村建設了農村書屋、川劇體驗館、文化院壩、黨群活動室等服務空間,完成100余戶農房特色風貌改造和美麗院落打造,常態化保持“院在田中、院田相連”的川西田園新村風貌。
“我們已經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跨越。”白土河村黨委書記湯寬章介紹道,白土河村堅持黨建引領,把支部建在小區上,推出“物業融網格”,建立“1+14”微網實格體系,成立“院落管家”,實行“零物業費”管理,“5+2”課后免費托管,截至目前,服務學生8500人次。
白土河村制定了村規民約,開展志愿活動、普法宣傳、榜樣評選,聘請矛盾調解員、法律顧問,突出“德法共治”。同時,以“場地換服務”引進專業社會組織,以獎代補撬動居民參與風貌改造,打造“微田園”“微景觀”,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川善治”,推進“互聯網+服務”建設,實現“自治”和“智治”。
開啟鄉村產業振興篇章
“我們這里屬平原,全村都實現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基本上流轉給了種植大戶,大春全程機械化種植水稻,小春主要種蔬菜。”對本村土地經營情況,白土河村黨委副書記陽微了如指掌。
依托成德1小時經濟圈的區位優勢,村黨委將3500余畝高標準農田全域流轉,構建“菜稻輪作”現代化農業體系。春種水稻、秋收蔬菜的循環模式,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讓“雨潤市場”“菜博會”的訂單源源不斷流入田間。
在做強核心產業的同時,白土河村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濛陽街道白土河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培育了一家省級合作社——彭州市利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一家市級技術協會——四川禾潤蔬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及15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依托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產業,白土河村大力孵化“農商文旅體”融合新消費場景,以蔬香、親子、教育、物產、人文、環境為特色,構建“蔬香雅苑 慢食研學”慢村模式,成功打造湯家院子、李家碾院子(艾蕪文旅走廊)、白土河自然教育研學基地等文旅名片。
白土河村以艾蕪文化為核心串聯新都清流清遠村,聚焦“研學消費”場景引流,打造區域協同、多業態融合、多資源賦能的清濛走廊。居民們紛紛表示:“我們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鄰里關系也越來越和諧了,腰包也越來越鼓,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2024年,全村實現農業總產值2800萬元,接待訪客4000余人次,村集體收入超317萬元。”湯寬章說,白土河村將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村建設為契機,圍繞“彭派農業 蔬式鄉村”的主題,發展富民產業、提升院落功能、完善治理載體,建設國際化慢村,千方百計推動產業增效益、鄉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來源:彭州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