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21世紀經濟報道》的披露,課代表劃重點:
重點一,家屬沒有介紹客戶病情,所以銀行不知道;
重點二,銀行當場告知家屬可以直接把錢打到醫院賬戶,但家屬不同意,堅持要取現金。
媒體報道
很明顯,銀行的意思是:
家屬來銀行取錢三次輸錯密碼造成賬戶鎖定后,工作人員按規定要求賬戶本人前來重置密碼,這沒有錯。
家屬表示會帶彭女士過來,但沒有告知彭女士的身體狀況。因為銀行不知情,故沒有啟動應急預案。
所以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有困難?
家屬把彭女士帶到銀行后已經處于昏迷狀態,工作人員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內勤行長還告知家屬可以直接將錢打到醫院,家屬堅持取現金。
為了讓彭女士早點回去休息,內勤行長還告知可以由大女兒陳某留下辦理,但是家屬還是不愿意。
圖片來源于網絡
再來看《環球時報》的報道
關于第一個重點,《環球時報》沒有提及,但第二個重點和《21世紀經濟報道》內容差不多,但有區別。
《21世紀經濟報道》說家屬堅持取現金,《環球時報》說家屬沒有發表意見。
至于家屬拒絕“帶彭女士回家,留下一人辦理”的情形,兩家媒體報道一致。
媒體報道
關鍵的問題來了,銀行的說法是否屬實?
如果確實如此,似乎銀行也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就算工作有瑕疵,也不是彭女士去世的主要責任方。
按照銀行的說法,我不知道彭女士的病情,要求本人辦理符合規定,如果家屬講清楚,我是不會讓他們把彭女士帶來的。
另一方面,彭女士到達后,銀行發現彭女士身體狀況不佳,采取了合理措施,但家屬不配合,如果家屬聽勸,也不至于發生這種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家屬一方沒有對銀行的說法做出回應。
如果銀行的說法屬實,那又會衍生出一個新的問題:為何在銀行明確告知可以直接向醫院打錢時家屬不愿意,還堅持要取現金?
就算堅持取現金也不是不可以,在銀行告知彭女士先回去、留下一人辦理的情形下,家屬為何還是拒絕,難道另有隱情?
這事就是蹊蹺,還需等調查結果出來后才會真相大白,誰對誰錯現在還難以下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