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個“世界家庭醫生日”,今年活動主題是“簽約有感,健康可及”。在第15個“世界家庭醫生日”即將到來之際,筆者向廣大的家庭醫生群體致敬——你們對衛生健康事業的熱愛和付出,是“全民健康”大廈的穩固基石。
筆者查閱了我國歷年“世界家庭醫生日”的活動主題,發現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是自2017年開始組織相關活動并確定相應活動主題的。2016年5月25日,國家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標志著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正式起步。由此,一場事關所有家庭的基層改革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數百萬基層醫務人員用腳步丈量社區、以真情聯通阡陌,信守與居民的約定,將黨和政府的關懷直接送到居民的家里。
歷經9年,國家層面和各地持續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增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供給,循序漸進積極擴大簽約服務覆蓋面;加強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推進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積極擴充家庭醫生隊伍;強化簽約服務內涵,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推進有效簽約、規范履約;健全簽約服務激勵和保障機制,在簽約服務費、醫保報銷、服務項目、轉診“綠色通道”等方面突出政策引導支持,強化政策協同性,夯實簽約服務政策效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
歷經9年,居民們對家庭醫生已不陌生,對簽約服務有了更多融入日常生活點滴的認識。通過面對面、打電話或者微信聯絡,簽約居民可在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健康宣教、疾病預防、就診指導、心理疏導等方面,獲得家庭醫生提供的便利的簽約服務。對一些遠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而言,家庭醫生成了一條他們關愛家中老人的情感紐帶。
伴隨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不斷往前推進,當前,我國的家庭醫生既可以是全科醫生,又可以是在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其他類別臨床醫師(含中醫類別)、鄉村醫生及退休臨床醫師。各地按照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網格化布局,引導三級醫院采取“包干分片”方式,通過對口支援、科室共建、人才下沉、多點執業等多種途徑,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與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起壯大簽約服務力量,共同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我國已基本實現所有地市和縣(市、區)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團隊數量持續增加。從整體規模上來看,這支隊伍已然成長壯大,成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股重要力量。
現實生活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場景,從《健康報》的報道中可見——
家庭醫生是距離居民最近的“健康守門人”: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并動態維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評估;為簽約居民提供問診、轉診、預約上級醫院門診號源服務;做實健康科普,按照節氣向簽約居民推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體重管理、膳食營養等健康提醒等。
家庭醫生是健康中國的“神經末梢”:了解居民健康需求,開設家庭醫生工作室、設置健康議事點、開發差異化服務包,實現服務精準、主動觸達;創新工作方式,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積分制”,激勵居民主動參與健康管理;推進醫防融合、醫防協同,發布網格健康指數、慢性病控制率、疫苗接種率等健康信息。
家庭醫生是社會治理效能的“放大器”:聚焦“一老一小”,深化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脫貧人口等重點人群服務工作;提升人文關懷,探索“安寧療護家醫簽約”,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家庭醫生團隊提供臨終疼痛管理、心理疏導等服務;聯動社區治理,與社區網格員、社工形成協作網絡,踐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個窗口,可見證新時代我國人民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的進程。與此同時,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和慢性病年輕化趨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正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躍遷,提升家庭醫生職業榮譽感、健全激勵機制、發揮基本醫保引導作用、強化服務質量考核和監督力度等改革也在向縱深推進。
當每一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都承載著個性化的健康承諾,“人人享健康”愿景的實現便有了最堅實的支撐。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健文
編輯:秦明睿
校對:楊真宇
審核:管仲瑤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