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門診遇到不少家長反映:"孩子感冒明明退燒了,怎么又開始鼻塞流涕?"
這都是因為在感冒后的關鍵期護理不到位。
很多家長在孩子退燒后就放松警惕,結果沒過多久就出現鼻炎癥狀。
感冒表面癥狀消退后的7天,正是預防鼻炎的關鍵窗口期。此時體內殘留的寒濕邪氣尚未排盡,脾胃運化能力也未完全恢復。
今天,邀請兒科專家陳治珍主任,分享1個泡腳方,幫助鞏固體質、截斷鼻炎發展。
有人問,為什么泡腳能預防鼻炎?主要歸功于三大作用:
1、驅散殘余寒氣:足部分布著多個重要穴位,溫熱刺激能驅散體內殘余寒氣。
2、強化脾胃功能:配合按壓足三里穴位,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減少痰濕生成。
3、調節氣血循環:建議在17-19點腎經活躍時段進行,借助自然界的陽氣升發規律增強調理效果,幫助夜間恢復正氣。
具體該怎么操作呢?陳治珍主任推薦一個泡腳方
取香薷10g、荊芥穗8g、艾葉10g、藿香8g,加水煮沸后調至38℃左右。
水位需漫過腳踝,浸泡10分鐘至后背微汗即可。藥液蒸氣可先熏蒸鼻腔,緩解鼻塞效果顯著。
香薷祛除體表濕寒,荊芥穗疏通鼻竅,艾葉溫養經脈,藿香健運脾胃。
整個配方既能清除感冒余邪,又可增強脾胃運化,從根源減少痰濕生成,形成防治鼻炎的雙重屏障。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去年接診的5歲男孩小明,感冒愈后持續鼻塞半月,晨起噴嚏不斷。
觀察其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辨證為脾虛濕困。
陳治珍主任開方:黨參、炒白術、茯苓、陳皮、姜半夏、炙甘草,配合泡腳。
5天后鼻塞緩解,調理3周后,鼻炎癥狀消失,至今未復發。
當然,泡腳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用藥需要根據孩子體質及舌脈象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