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大肆宣揚所謂的“貿易勝利”。美國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簽署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其中,波音公司和通用電氣航空公司與阿提哈德航空公司之間的145億美元飛機交易,成為了這場外交秀的核心內容。這一交易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而特朗普及其政府也急于宣揚這是其政策的巨大勝利,聲稱通過這筆巨額協議,不僅加強了美國制造業,還推動了出口,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
然而,細細分析,這場交易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現實?它是否真如特朗普所吹噓的那樣,代表了美國的“強勢回歸”,或只是虛張聲勢下的外交伎俁?這筆大交易,真的是為了美國民眾和經濟,還是另有深層政治博弈?
阿提哈德航空公司承諾購買28架波音787和波音777X飛機,并將配備通用電氣的發動機。看似這筆交易為美國企業帶來了豐厚訂單,但我們不得不問:這筆交易的實質意義究竟有多大?特朗普的政府是否真通過這種交易帶動了美國的制造業復興?恐怕很難回答“是”。
事實上,美國制造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早已不如以往。無論波音如何獲得大宗訂單,問題依然出在美國制造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上:技術空心化、人才短缺以及對低成本生產的依賴,早已讓美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逐漸下降。對于阿提哈德而言,購買波音飛機并非僅僅出于對美國企業的“支持”,更是出于對全球航空市場布局的戰略考量。美國能從中受益,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的制造業會因此“復興”。
阿提哈德航空公司購買28架飛機,這當然會為美國帶來一定的經濟回報,但其背后更值得注意的是,阿聯酋通過這一大筆投資,不僅在全球航空產業中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中東及全球航空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增強了其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力。阿提哈德正計劃到2030年將機隊擴展至170架,其背后的戰略是清晰的,通過航空擴張進一步實現阿布扎比經濟多元化的目標。
特朗普高調宣揚此次協議無非是想給外界傳遞一個信號:美國仍然在全球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一切都在按照他設定的“美國優先”戰略進行。然而,這種表面上的“勝利”背后,卻是美國長期以來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依賴性。美國無法擺脫對中國制造的依賴,阿提哈德的飛機采購雖然拉高了美國的出口,但無法掩蓋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
美國政治精英們一方面大力渲染與阿聯酋的經濟合作,另一方面卻繼續對中國實施貿易壁壘,不遺余力地進行“脫鉤”政策。特朗普政府不僅在對華貿易中加征高額關稅,還在半導體、5G技術等領域步步緊逼。這種在全球市場中“雙標”的做法,難掩美國經濟結構性危機的事實。
事實上,美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并非外部威脅所能解決。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基礎設施老化、教育體系缺陷、醫療體系混亂等問題才是根本原因。如果特朗普及其政府繼續通過外部“敵人”來掩蓋這些內政危機,終究是紙上談兵。與阿聯酋的飛機交易,雖然能短期內為美國制造業提供某種支持,但根本解決不了美國的經濟疲軟問題,反而可能加速美國經濟的“內耗”。
特朗普在與阿聯酋的合作中大肆宣揚“美國制造”的優勢,但實際上,這些合作協議中有多少是能夠真正促進美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如果深入剖析,這種看似“勝利”的交易背后,其實是一種以短期經濟利益換取長期國際影響力的策略。
特朗普的外交“交易”并非單純為了美國民眾的利益,更多的是為了塑造個人及政府的外交形象。在國內經濟疲弱的情況下,特朗普通過與阿聯酋等國家的合作,尋求向選民展示“外交手腕”的成功。這種“做買賣”式的外交政策,看似能夠取得某些短期效果,但卻未必能真正解決美國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美國與阿聯酋的交易,最終的贏家可能并非美國民眾,而是全球化的經濟規則中那些大企業和精英集團。阿提哈德的飛機采購,表面上為美國提供了短期的經濟支持,但美國真正需要的是產業鏈的全面復興、人才的培養與技術的創新,而不僅僅是通過一紙合同獲得的訂單。
特朗普與阿聯酋的交易不僅僅是一次經濟合作,更是全球政治和經濟博弈中的一個縮影。美國一方面通過加征關稅、推行“美國優先”的政策,另一方面又頻頻與阿聯酋等國達成大宗交易,看似在全球政治中依然強勢,實際上卻暴露了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的根本矛盾。美國的“貿易勝利”并非真正的經濟復興,而是權力游戲中的一枚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