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看一下剛才制作的火星救援車能不能在模擬沙盤上順利行駛到‘祝融號’休眠位置,操控機械臂對‘祝融號’進行沙石清理工作?!痹谏颀埿W湖畔校區,同學們正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火星車救援挑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參會觀眾。
5月14日至16日,以“教育發展與變革:智能時代”為主題的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辦。武漢經開區神龍小學湖畔校區作為此次大會的基礎教育觀摩點,向世界展示學校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的創新實踐。
如何制作一輛智能火星救援車呢?
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收集資料,通過奇思妙問智能豎屏與張衡、圖靈甚至孫悟空等數字人互動,并在AI智能體的協助下,完成制作步驟以及學習任務分解。此外,還進一步利用VR設備,沉浸式體驗火星地貌與環境,獲取精準且科學的火星環境數據,分析救援車應該具備的功能。
在救援車制作環節,同學們基于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創新教育進行編程和拼裝,通過3D打印車標進行個性化裝飾?,F場,同學介紹:“我們運用到了機械組裝知識,將一個個零件精準組合,構建出了救援車的實體結構,通過編寫程序賦予救援車運行、避讓等功能;在語音播報功能的實現上,還我們還運用了語音識別和合成的知識?!?/p>
在經過模擬沙盤測試和智駕優化后,一臺智能火星救援車就做好了。但同學們的項目式學習并不止步于此,他們還通過AI+美術、AI+音樂的跨學科學習,將中國傳統的篆刻、版畫、樂器等融入藝術創作中進行微電影制作,并借助科大訊飛AI黑板進行展示。
“火星救援車”的整個制作過程打破了學科界限,將德、智、體、美、勞串聯并行,真正實現了五育融合,這或許就是AI賦能的未來課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各任務環節,同學們完成相應子任務就可以獲得“實驗能手徽章”“未來畫家徽章”等不同的獎勵,這也是學校五育學生評價的一個縮影。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神龍小學構建 “研 - 產 - 教” 多方聯合教研模式。老師們通過 AI 教研平臺,與高校專家、工程師及其他地區教師開展聯合教研,設計項目式課程,打造 “AI 數字教師” 課堂。同時,武漢經開區借助信息化手段發展網絡協同教研,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評價體系方面,學校依托五育評價系統,通過數據匯聚與管理,實現育人、管理、治理的智慧化和精準化。在學生評價上,記錄五育發展軌跡,以徽章獎勵等形式引導學生;在教師評價上,構建發展模式,讓教師成長可視化。
神龍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韓瑾表示,智慧校園要讓技術服務師生發展,教育人應思考教育生態打造,融合多方智慧應對未來教育挑戰。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