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次和普京面對面會談,還是在2019年6月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距今已經有6年時間了。
然而,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5月15日明確表示,近期未進行任何有關俄美領導人會晤的籌備工作。
顯而易見,特朗普的熱臉貼了普京的“冷屁股”,這種單相思式的外交博弈,在國際政壇上實屬罕見。
時針回撥至2019年6月的大阪G20峰會,那是特朗普與普京最后一次公開會面。
當時雙方就網絡安全、軍控等議題進行了兩小時閉門會談,特朗普甚至在記者會上笑稱“我們談了太多不該談的”。
但誰也沒想到,這場看似尋常的會晤竟成為美俄關系史上的“絕唱”。
此后六年間,特朗普經歷總統連任失敗、法律訴訟纏身,并在2024年卷土重來重返白宮。
而普京則經歷俄烏沖突爆發、國際制裁加劇,依然牢牢掌控著克里姆林宮的方向盤,這對曾經被媒體戲稱為“危險友誼”的政治搭檔,始終未能再續前緣。
2025年2月12日,普京和特朗普恢復通話的消息曾讓外界看到轉機,據白宮披露,那次80分鐘的通話涉及核軍控、太空安全等敏感議題。
但隨后的發展證明,電話外交的“甜蜜期”轉瞬即逝,3月11日美烏沙特三方會談后,烏克蘭提出“同步停火”方案,將球踢回俄羅斯半場,美俄關系再度陷入僵局。
5月14日,俄羅斯代表團成員、總統助理梅金斯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接受塔斯社采訪時,特意展示隨身攜帶的授權文件:“我帶著總統的全權委托而來。”
這位曾參與2022年伊斯坦布爾談判的老將,此刻卻要面對烏方12人代表團的集體缺席。
這場被寄予厚望的談判從開始就充滿戲劇性,俄方代表團提前抵達談判地點,卻發現談判桌對面空無一人,烏方代表團因“技術原因”推遲抵達。
更值得玩味的是人員配置:俄方派出分管文化事務的總統助理帶隊,搭配兩名副部長和局級官員,美方則由國務卿魯比奧領銜,但特朗普始終未現身。
當伊斯坦布爾的談判代表們還在核對議程時,烏克蘭東部戰線正上演著現代戰爭的多維攻防。
5月15日全天,烏軍總參謀部記錄到43次地面交火,主要集中在波克羅夫斯克和新帕夫利夫卡地區。
俄羅斯國防部則宣稱當天擊落127架烏克蘭無人機,并在黑海摧毀1艘無人艇。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外交博弈中,土耳其扮演著特殊角色,埃爾多安總統5月15日先后會見澤連斯基、費丹外長與俄美代表團,試圖重現2022年斡旋成功經驗。
但分析人士注意到,相較于兩年前獲得的糧食運輸協議成果,這次談判明顯缺乏實質性突破點。
歐盟方面的態度同樣微妙,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公開質疑俄方誠意,這種批評背后,折射出歐洲對美俄直接對話可能架空歐盟角色的深層憂慮。
與此同時,美國內部的博弈同樣精彩,5月15日,特朗普在從卡塔爾飛往阿聯酋的空軍一號上表示,對于普京最終拒絕出席在土耳其召開的俄烏和平談判,他并不感到失望。
特朗普還強調,普京原本是要去的,但以為他會去,所以如果他不去,普京也就不去了,而他不認為會有任何進展,只有他和普京坐下來談,事情才會被推進。
至于普京,他現在不想見特朗普的道理很簡單:如果特朗普在會晤中提出停火的提議,他接還是不接?
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俄羅斯國內確實有很多人認為,美國會不斷施壓烏克蘭直到后者對俄羅斯作出重大讓步,并推動俄烏沖突按照俄方的意愿迅速結束。
其實此次俄烏談判的波折,不僅反映出美俄之間的復雜博弈,也凸顯了俄烏雙方在核心利益上的難以調和。
特朗普急于通過與普京的會面來推動談判進程,但普京似乎并不想在此時給特朗普這個機會,未來俄烏談判究竟何去何從,仍有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