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臺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以實效為目標,從“減負”和“賦能”雙向發力,以機制牽引、基層減負、資源下沉為舉措,探索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針對基層治理中普遍存在的權責不清、力量薄弱、資源分散、效能不足問題,石臺縣建立以縣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縣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成立小區治理、網格化管理、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物業管理、基層治理平臺建設5個專項工作組,定期召開信訪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基層治理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問題。
“隨著治理重心下移,大量任務向基層轉移,任務繁重成為當前基層治理的突出特點。”這是眾多鄉鎮干部普遍反映的問題。為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突出問題,石臺縣印發具體落實舉措任務清單,明確20項工作任務、74條具體舉措,對照要求進行日常調度。建立縣鄉兩級領導班子基層治理聯系點制度,明確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包保聯系1個鄉鎮,重點關注1—2個矛盾問題較多的村(社區);鄉鎮領導班子全覆蓋聯系網格(村民小組、小區),并重點關注1—2個社情民意復雜的網格(村民小組、小區)。
在規范村級事務方面,石臺縣委社會工作部常態化對基層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清除不規范掛牌65塊,指導各村對工作事務、出具證明事項等進行規范清理,督促各村積極落實《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的使用,推動實現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權責明晰、工作機制精簡高效、加掛牌子簡約明了、出具證明依規便民,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聚焦群眾參與度提升,創新打造“紅色議事點”“夜學課堂”“紅色長廊”等特色議事平臺,在百姓常常休憩的文化廣場、休閑廊亭等處設置,給百姓提供了親近和諧的場所。這不僅讓很多小的矛盾糾紛在談笑中得到化解,還能讓老百姓反映身邊最直接的訴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推動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提供的是服務,凝聚的是民心。”石臺縣將持續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更為扎實的舉措、更為優質的服務,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把群眾的“煩心事”轉變為“暖心事”,共同描繪出平安和諧的幸福畫卷。(陶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