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賈峰
夜幕初垂,河南林州市合澗鎮河南元村村民王曉軍的指尖在手機屏幕輕輕一點,一場基層治理的“數字接力”就此展開。4月18日19時04分,河南元村民聲微信群彈出“燃氣停供”的緊急信息,村支部委員史苗苗的秒級響應,不僅開啟了基層治理的“極速模式”,更展現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數字時代的創新實踐。
在這場民生服務“賽跑”中,村兩委與燃氣公司上演了基層治理的“標準動作”:1分鐘啟動應急響應,5分鐘完成問題研判,30分鐘組建搶修專班,第二天早上天燃氣已能正常使用。當燃氣灶重新躍動藍色火焰的那一刻,數字治理的時度效在萬家燈火中具象化為民生溫度。這種“線上吹哨、線下報到”的閉環機制,正是河南元村構建的民聲響應體系:線上接單—快速派單—限時辦結—群眾評單的生動實踐。
在數字鄉村建設的宏大敘事里,河南元村的“云上服務站”正在書寫基層善治的微創新。通過“三時三辦”工作法(即時接單、限時承辦、實時反饋),將“接訴即辦”升級為“未訴先辦”。路燈維修、溝渠清淤等民生訴求的平均解決時長壓縮至2小時以內,群眾滿意率持續保持98%以上。這種將“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指數”的治理智慧,讓每個民生訴求都成為完善治理體系的迭代契機。
當“屏對屏”的即時溝通架起“心連心”的服務橋梁,河南元村的實踐詮釋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從微信群里的“@村委”到田間地頭的“馬上辦”,這里正在構建數字時代的“魚水關系”。每一句“收到,正在處理”的及時回應,每次“問題已解決”的閉環反饋,都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注腳。
這個太行山麓的村莊,用“群”智“群”力破解著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難題。河南元村的“民聲微信群”已超越工具屬性,成為新時代干群關系的數字鏡像,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中,繪就著充滿溫度與人文關懷的治理新篇。
編審:孫喜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