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奈曼旗黃花塔拉蘇木東奈林塔拉嘎查的田野上,春耕正酣。一排排彩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彩旗下的出水閥整齊排列,似在靜候一場農業變革的精彩演繹。田野間,播種機轟鳴前行,密植玉米種子與滴灌帶一同被埋進土地,為這片貧水之地帶來了新的生機與希望。
黃花塔拉蘇木政府農機水務保障負責人趙繼國站在田埂上,望著忙碌的春耕場景,感慨萬千。“我們這兒是貧水區,過去老百姓靠打小井澆地,用的都是二寸泵,水少得可憐。澆20到30畝地就沒水了,莊稼產量一直上不去。”趙繼國回憶道。
轉機出現在去年9月。奈曼旗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黃花塔拉蘇木申請實施了高效節水智慧農業水肥一體化項目。該項目覆蓋1500畝土地。自去年9月啟動,年底基本建成,今年春天正式投入使用。
高效節水智慧農業水肥一體項目,將灌溉與施肥精準結合。種植戶通過終端就能查看田間數據、遠程操控設備,實現“按需供給、精準滴灌”,徹底告別了大水漫灌、盲目施肥的粗放模式。
“平時不澆地的時候可以隨時儲水,這個儲水罐容量接近1000立方米,一次性能澆300-400畝地,春旱問題基本解決了。”趙繼國指著儲水罐介紹,如今這片土地全面鋪設了滴灌帶,節水效果顯著。與傳統的噴灌方式相比,滴灌不受天氣和地形限制,無論風霜雨雪,都能隨時澆灌。而且,它能根據作物需求精準供水,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播種現場,農民熟練地將玉米種子倒入播種箱。隨著播種機緩緩推進,整齊的玉米種子和滴灌帶被埋進土地。一位農民興奮地說:“以前沒這節水項目,密植玉米根本種不了。現在有了智慧農業水肥一體項目,水能存起來,啥時候澆地施肥、澆多少水施多少肥,一鍵就能搞定,太省心了!”在科技助力下,農民變身“智慧種田人”,讓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物盡其用。
據了解,奈曼旗全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跨年度實施,分兩部分推進。第一部分涉及140個嘎查村,建設任務45萬畝,總投資約10.9億元;第二部分涵蓋12個嘎查村,建設任務6萬畝,投入資金約1.4億元。
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奈曼旗以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為支點,將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田間地頭。如今,新一年的播種季已至,高標準農田生機勃勃,奈曼旗糧食豐收在望。
圖文:李麗娟 吳圣喆
編輯:季 娜
初審:李威 吳彤
審核:李子陽
終審:閆春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