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近年來,榆林市錨定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以農業信息化、智慧化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一系列智慧農業舉措的落地實施,革新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在神木市樂森生態農業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的智能大棚內,一派生機勃勃的現代農業景象。工人們穿梭其間,將成熟的牽?;ɑɑ荜懤m小心裝入框中。一旁的智能顯示器上,實時跳動著棚內空氣溫度、光照強度、土壤溫度及鹽堿度等各項數據。這個于2023年啟動的大棚信息化提升建設項目,猶如一位“農業智能管家”,幫助技術人員根據數據變化,及時精準地調整種植策略。
智慧農業通過對農作物生長環境進行系統、精密的運算,確保農業生產環境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目前,榆林市已建成1個榆林市數字農業物聯網服務平臺、1個農業信息展示系統和1個農業物聯系統,構建起“1平臺+2系統+N應用場景”的現代農業信息化體系架構。平臺圍繞榆林馬鈴薯、蔬菜、蘋果、羊子四大主導產業以及小米等特色產業,對近10年的種植面積、養殖規模、產量、產值等信息進行全方位監測分析,讓一個個農牧業基地化身為農業農村數據采集的“前沿哨所”,為產業發展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我們積極推進智慧農業示范點建設,結合全市農業信息化建設需求,科學規劃、有序推進。目前,已建成10處智慧農業示范點?!?榆林市農業宣傳信息中心主任馬鵬程表示,“近幾年,我們還組織了200名基層農技人員開展農業信息化業務培訓,課程涵蓋農業物聯網應用現狀與趨勢、農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內容,有效提升了他們的信息化素養和操作技能,確保新技術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p>
在榆陽區旺興家庭農場,智慧農業的魅力同樣盡顯。當農場負責人萬堆林啟動水肥一體化設備,三個黃色桶內提前配比好的水肥便順著管道,如靈動的溪流般通過滴管均勻地浸潤著棚內的馬鈴薯,長勢愈發茁壯。
“以前沒有水肥一體化設備,給馬鈴薯施肥澆水全靠人工,不僅費時費力,還難以把握用量,導致產量和品質都不穩定?!比f堆林感慨道,“現在有了這套智能設備,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肥料和水資源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都實現了雙提升。” 依托智慧農業,萬堆林的農場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生產效率成倍增長。隨著農場規模不斷擴大,他還積極帶動周邊30多戶農戶發展,分享技術、幫助拓展銷售渠道,帶領村民們一同走上致富快車道。
從智能大棚到智慧農場,從精準種植到效率飛躍,如今的榆林,農業信息化、智慧化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新引擎”。科技的力量讓農業生產變得更“聰明”,也讓農民增收變得更“輕松”,推動榆林農業朝著規?;?、品牌化、現代化的方向大步邁進。
來源:《榆林新聞聯播 》欄目
編輯 葉蕊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