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分明向北,現代農業示范園的連棟智能溫室大棚折射出產業迭代的鋒芒:從一株種苗到一片示范園區,從田間地頭到云端餐桌,高陵區依托“關中白菜心”的農業優勢,用“一顆西紅柿”破解了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方程式。
5月15日,高陵宣傳聯合體正式成立,聯合體各伙伴單位共同走進高陵全季西紅柿示范園,實地感知高陵區堅持科技賦能推動鄉村振興蝶變的生動實踐。
無論是制定《高陵區培育打造“高陵全季西紅柿”區域公用品牌二十條措施》,還是入選全國名優新農產品名錄,啟動“高陵全季西紅柿”宣傳推介活動吸引30余家農業主體參展,亦或是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搖身一變成為番茄主題觀光體驗區……無不表明一件事:高陵區正以“高陵全季西紅柿”區域公用品牌為支點,通過科技賦能、鏈條延伸與生態重構,掀起一場鄉村振興的“活水革命”。
“活水革命”從一株種苗開始。高陵區通遠街道春益農蔬菜育苗基地里,已有17年蔬菜育苗工作經驗的育苗專家夏世春正將一株株葉片飽滿、顏色鮮綠的西紅柿種苗出棚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從8年前的26畝地7座溫室大棚到如今的60畝地16座溫室大棚,夏世春育苗基地在高陵區的市場占有率高達80%。“我們培育了20余種西紅柿種苗,有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普羅旺斯、產量大好管理的‘天新108’,還有‘甜甜158’‘青香蜜’等上市的新品種。”夏世春介紹道。
走進高陵區全季西紅柿城投示范園,“數字大棚”為產業活水注入“智能基因”。在這座11米挑高的文洛式連棟溫室里,智能環境監測終端實時更新著空氣溫濕度、土壤EC值等多項參數。技術員輕點平板電腦,灌溉系統即刻啟動精準滴灌:“借助水肥一體化系統,能根據植株生長階段自動調整營養液配比,較傳統種植節水40%、節肥35%。”
城投示范園擁有1棟文洛式連棟溫室、9棟大跨度保溫拱棚與6棟日光溫室,總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我們的西紅柿自3月初開始上市,目前有7個品種供應市場,每天產量4-5萬斤。每天都有固定客商將當日采摘的西紅柿全部拉走,發往全國各地。”高陵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說。
傳統日光溫室存在冬季能耗高、夏季降溫難的痛點。高陵全季西紅柿城建示范園經理高曉哲指著新建的10米跨度拱棚說,“我們通過棚內智能溫控系統聯動通風口技術達到了調控溫度的作用,采用雙層中空PC板配合主動蓄熱系統,冬季夜間棚內溫差可控制在3℃以內。新增的濕簾、風機降溫系統,能讓夏季棚溫穩定在28℃以下。”智慧農業管控平臺的數據顯示,通過環境精準調控,果實轉色期較露天種植縮短20天,糖度均值達到8%-10%。
數字技術賦能下,高陵全季西紅柿種植面積達到5000余畝,全面建成高標準示范園5個。而隨著種植技術和優質品種的推廣,全區西紅柿種植朝著標準化、規劃化發展,更是為周邊群眾提供了一條可種植、賣得好、可增收的致富之路。
一方面,“品質分級+冷鏈鎖鮮+渠道定制”的銷售體系,讓全季西紅柿通過24小時鮮果通道,同時滿足冷鏈直達北上廣社區生鮮倉和供應本地高端商超兩大需求。另一方面,由“全季西紅柿”延伸出的番茄汁、番茄醬等高附加值產品正緊鑼密鼓投產,涇渭河畔的番茄主題農文旅綜合體,更是打造出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增值體系。
截至目前,高陵區共有1400余戶農戶、40家合作社、6家企業從事西紅柿種植,為周邊農戶提供種、管、收、銷、運等環節季節性務工崗位1000余個,年人均務工收入超過8000元,實現了“產業興”和“就業穩”雙贏。
下一步,高陵區將繼續從品牌打造、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及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努力,加大老舊設備“煥新”和產業鏈延伸,力爭到2027年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產值達到2.8億元以上,將全季西紅柿打造成強區富民的致富柿、奮斗柿、幸福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